延边州: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考察调研。他表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风情,注重补农村的短板、扬农村的长处,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
5月的长白山下、海兰江畔,树绿苗青山花红,处处生机盎然。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215万,朝鲜族占36.4%。这里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东北振兴、图们江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区。延边环境优良、资源优质,森林覆盖率80.8%,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中药材基地,人参、延边黄牛、食用菌、大米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
说到近几年的变化,和龙市光东村的村民会脱口而出4个字:变化太大。2015年的光东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这里的发展。如今,光东村已由旅游中转站变成了旅游目的地,这里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环境优美、生活宜居。一个边疆小村通过不断奋斗,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标杆和样板村。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6.17万元。
光东村的发展变化就是延边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延边州乡村道路累计投资14.4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24.6公里。全州所有行政村广播电视、通讯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15亿元,切实保障了70.87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接通动力电和生活用电。截至2020年底,全州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2.2%降至零,全州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36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24元,年均增幅30.5%。延边州历史性地终结了绝对贫困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平岗绿洲”,千百公顷绿油油的秧苗正长势喜人。延边州除了发展水稻产业外,还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扶贫之路,打造全省黑木耳种植加工示范园区、中国延边人参产业园区、延边朝鲜族民族食品加工园区、长白山桑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延边大米品牌基地、高端延边黄牛生产基地;培育以旅游、度假、康养为主要功能形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村民徐明福早早来到村边的桑黄种植基地,升起大棚帘子察看桑黄长势,为缺水的桑黄浇水。“桑黄种植项目落户南沟村后,安排我们岁数大的贫困户在这管理桑黄,一个月工资有2000元,年底还有分红。靠着这些‘金疙瘩’,晚年生活不愁啦!”徐明福说。
在延边州,八家子镇桑黄种植业只是众多乡村振兴项目中的一个。延边州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五大振兴”。推进产业振兴,调优种植业结构,人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77万公顷,黑木耳等食(药)用菌规模14.1亿袋;推进人才振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648人,实施返乡创业工程,返乡创业1.5万人;推进文化振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85个、星级文明户8000余户;推进生态振兴,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域整治、全域清洁;推进组织振兴,组织选派、公开招聘400余名优秀人才到村任职。
延边当地有句谚语: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家里的牛吃饱。近年来,延边州加快培育延边黄牛品种,提高出肉率,增加养殖收益,探索“企业+农户”扶贫模式,抱团闯市场、打品牌,降低散养农户风险。发生改变的不只有养殖产业,朝鲜族群众餐桌上必备的辣白菜目前也已实现产业化,不仅火遍全国,还凭地道的口味和过硬的质量出口国外;龙蒲高速公路大桥下的“金达莱”民俗村,如今成了旅游打卡地;在龙井市三合镇天佛指山,每到松茸采摘季,日本、韩国的客商就纷纷涌入下单采购……
如今的延边将持续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回首“十三五”,延边州跋山涉水未停步;展望新征途,初心不改立宏图。站在新起点,扬帆“十四五”,延边再出发!
董梅 高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