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生活】小茶叶 大寄托(高山族)
对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送坑村的村民来说,寒露时节是一年中最忙碌的秋茶采收季。凌晨三四点,铁观音特有的茶香开始弥漫在送坑村的空气里,大多数人家的茶叶加工作坊灯火通明,人们在忙着炒青,空中间或传来“啪!啪!”甩茶青的声音。高燕这户高山族人家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送坑村是高山族相对聚集的村落。谈到从前的生活,高燕的父亲张宝树感触很深。“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家里主要种水稻和红薯,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只够自己家吃,没有多余的收入。1978年我上高中,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就退学了。”说到曾经的经历,张宝树的脸上露出了一副无奈又不甘的表情。“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把大孙女送到华安县城上小学,每月托管费850元,除了吃住,还有人辅导功课。小孙女在村里幼儿园上学,学费1000多元,每月伙食费200元。孩子在幼儿园,我们就有时间做事情。”从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上,就可以看出这家人生活以及理念的变化。
送坑村的巨大变化要从2013年说起。那一年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利用村里近20亩的旧茶园用地,规划建设了高山族特色村寨。2015年,高燕一家也从以前的土房子里搬到新村,住上了三层的钢混楼房。高燕说:“政府很照顾高山族群众,只要在这里盖房子,宅基地便宜一半。这里有陀螺广场、高山族演艺舞台、卫生所、幸福院和老年活动中心,而且交通也很方便!”。
“茶叶是我们村主要的收入来源,秋茶的品质最佳,收购价也高,一年的收入主要靠秋茶。我们家有近20亩茶园,除去成本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这几年,我们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加工效率,陆续买了一些加工茶叶的机器。”周坤明一边操作烘焙机一边说。
秋茶采摘结束后,周坤明会在家附近打工,高燕也会到家附近的华安大地土楼公司做导游。高燕夫妇是村舞蹈队的骨干,他们经常在高山族演艺舞台给客人展示高山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政府的帮助下,在一家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下,高燕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稿件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12期《新时代 新生活——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小康故事 专刊》)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