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生活】我家小院欢歌多(土族)
“三杯青稞美酒,杯杯举过头……祝福朋友常欢乐,前程似锦绣。”金秋时节,土族大姐席玉秀和邻居几位老姐妹围坐在小院的树下,一边哼唱着歌谣,一边做着土族盘绣,悠扬的曲调传得好远。
席玉秀的家在距离青海省西宁市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庄村。小庄村是一个土族聚居村,全村610人中土族有599人。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经营起了农家乐。2019年,小庄村接待游客突破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7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86.5%。依靠民俗游、乡村游,全村160多户人家大都盖起了小楼,开上了小车,过上了好日子。
席玉秀家是一座很典型的土族人家院落,古朴又温馨,北面和西面各有5间松木房,房廊上都雕着精美的木雕。席玉秀是小庄村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一批人,也是村里较早脱贫致富的一批人。对于怎么理解“脱贫”这个词,席玉秀说道:“我到现在还记得30多年前刚嫁过来的那段苦日子。最艰苦的时候,家里两毛钱的电费都交不起,贫穷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早些年,席玉秀的丈夫在外打工,席玉秀在家务农养猪、操持家务,日子并不富裕。
“我嘛,从小就爱唱爱跳,有一次几个日本游客来到村里,看到我们的安召舞喜欢得不行,那个时候我就有了想法。”于是,席玉秀和丈夫商量,拿出家中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把院子里正房两侧的柴房推倒,盖起了亮堂堂的松木瓦房。接着,席玉秀就和几个朋友合资开了小庄村第一个农家乐。凭着土族人的那股闯劲和韧劲,席玉秀的农家乐办得越来越红火,多次被互助县评为先进旅游接待点。在她的带动下,小庄村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席玉秀说:“刚开始时农家乐没游客,啥叫旅游,大家还不太懂。后来赶上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小庄村成了旅游示范村。在政府的引领下,我们突出土族特有的盘绣、歌舞等特色,我也充分发挥安召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优势,文旅结合,做出了一些名气,渐渐地,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就越来越多了,旺季时每天能净挣3000元左右呢。”
今年,席玉秀家的收入受到了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她很乐观:“人嘛,有闲有忙,闲的时候我就叫上邻居阿姑一起做盘绣,研究研究针法。”这不慌不忙的底气,来自于充沛的幸福感。“多亏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领导,让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对于下一步恢复旅游市场,我家很有信心。接下来,还有得我忙哩。”席玉秀笑着说。
(稿件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12期《新时代 新生活——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小康故事 专刊》)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