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生活】实实在在的好生活(门巴族)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勒布沟,被印度洋暖湿气流包裹,郁郁葱葱的山林生机勃勃。绿水青山变成了当地的金山银山,游客纷至而来,边境山谷里的居民从此也吃上了旅游饭。
身着门巴族盛装的卓玛笑盈盈地站在自家旅馆门口,她说昨天刚送走家中最后一批客人,这个十一假期她家的客房住满了游客。麻麻门巴民族乡距山南市错那县城40公里,位于勒布沟景区中心,海拔2860米,沿山沟向南是中印边界,西南翻过山就是不丹。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的居民以前生活并不富裕。
2013年底,错那县政府开始规划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2015年,项目建成。小康示范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人居环境,这个“特色突出、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门巴民族特色小镇从此成了勒布沟醒目的地标。政府在村中配套建设了村内道路、通信管道,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乡卫生院,乡里的66户居民全都住进了新居。
2015年,卓玛一家四口从勒布沟的山上搬迁到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住进了面积达244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依托新家,当年9月,她的家庭旅馆正式开业。卓玛说:“我家没搬过来时,全靠竹器编织为生,全年收入不足7000元。一家四口住在只有60平方米左右的石木结构房子里,非常简陋。现在我家一共有8间客房,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勤劳能干的卓玛还在家中开起了餐馆和茶馆,为游客提供她亲手做的藏餐和门巴族美食。由于卓玛干活麻利,服务热情周到,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卓玛的丈夫次仁嘉措是当地门巴族木碗制作传承人之一,卓玛有门巴族传统竹器编织的手艺,夫妻二人就在一楼茶馆销售两人手工制作的门巴族木碗、竹编器皿等工艺品,又增加了收入。如今,加上国家每年给予边境居民的补贴,卓玛一家年收入能有11万多元。卓玛说,像她们这样的家庭在村中很普遍。
昔日,门巴族的生产生活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生存状况差、收入低。小康示范村建成以后,麻麻乡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仅小康村就开办了49家家庭旅馆、7家餐厅、6家茶馆、3家特色产品销售点,麻麻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稿件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12期《新时代 新生活——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小康故事 专刊》)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