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茶飘香富湄潭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遵义市东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湄潭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合力脱贫攻坚,共筑小康新路,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实现一年一个新进展,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茶乡战歌。2018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1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告,湄潭县榜上有名,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聚集人气升级产业
2019年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湄潭县核桃坝青茶交易市场,正巧遇上茶农用竹篓背着上午采摘的青茶,在交易市场与茶商进行交易。清明节前是春茶采摘上市的最佳时机,湄潭县采摘的春茶陆续上市,吸引众多茶商前来购买,春茶交易市场十分火爆。茶农吕威刚从茶商那儿领来一大笔茶款,显得十分高兴。他说:“现在青茶一经收购就能立马领到钱款。由于雨水充足,加上县里又指导我们运用新的种茶技术以及科学管理,今年比去年采得多。”
当记者走进湄潭,就看到一片片茶园像绿色的地毯一样散落在丘陵之间,茶园、茶庄、树林、柏油路、茶园栈道、黔北民居交相辉映,置身其中,茶香茶韵扑面而来,宛若世外桃源。
“现在全村860余户3600多人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近三年来年人均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在有着“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湄江镇核桃坝村,村支部副书记刘庆说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自己的加工厂和茶叶品牌,依托茶业发展,村里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开上了小汽车,六成以上农户住上了小洋楼,上百万元身家的农户就有100多户。”在湄潭,像核桃坝村一样,龙凤村、金花村、马义村、随阳山村、新建村、清江村……数十个茶叶专业村不断兴起。
作为“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的湄潭县,依托生态优势,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巩固、扩大茶园基地和发展连片茶园基地的原则,以建设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为引领,重点打造了“一城五园”,即中国茶城、核桃坝——金花——龙凤茶树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示范园、云贵山有机生态茶园、茶产品加工产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中国茶海休闲度假中心及全程机械化管理示范园、象山茶博园。在新茶区建设上,着力打造了“高台——金盆——沙塘”优质茶产业带,逐步辐射带动新南、茅坪、石莲等镇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所出售的茶用农资商品全部是经过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老先生亲自选择的。”在黔北茶叶物资配送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说。湄潭县无工业污染,茶叶质量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农药残留。目前在全县各镇都建设1家以上的茶用物资配送分店,积极推行茶园农药、肥料等专用物资的统一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销售备案制度,确保茶园农资投入品的安全与可追溯。
坐在办公室,打开手机客户端,就能看到云贵山有机生态茶园里绿意盎然、人影忙碌的茶园风景。作为全县首批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湄潭沁园春茶业公司,在茶园开通了电子眼,对茶园管护、施肥、采摘等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并通过互联网公开茶园管理、生产的全过程,让消费者放心饮用。
有了好的原料,还得有严格的加工标准。2015年3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农委联合发布的《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正式实施,标志着“湄潭翠芽”“遵义红”的生产加工标准升级为省级标准。全县茶企主动适应新标准、新要求,及时提升设备,实现连续性加工,全面推行茶叶加工清洁化。同时,建立健全县级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站、重点龙头企业检测室、茶青交易市场及产茶镇速测点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对茶青采摘、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实行高强度、高密度、大规模的抽检,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
在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同时,湄潭县加快茶文化的开发和挖掘。1939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刘淦芝博士出任湄潭中央实验茶场首任场长,1940年5月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首批学生抵湄潭,浙大、中央实验茶场与当地人民患难与共,大批学者、专家云集湄潭,给湄潭带来了发展茶叶及相关产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浙大校友在湄潭来回穿梭,带动全国各地的客商引来先进文化,相互融合,提升了湄潭的文化包容度。
2013年9月揭牌亮相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是贵州省唯一一家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中包括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东方红电站陈列馆等专馆。共展出了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叶、茶礼茶俗等内容,全面系统展示贵州茶文化从起源发展至今的全过程,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业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了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
多渠道抢占市场
2019年3月20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茶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暨“我有贵州半亩茶”网络名人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
启动现场,活动主持人与湄潭县融媒体中心视频连线。在北纬27°、东经107°的湄潭县茶海生态园,一片绿意盎然。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介绍,如今生态茶园接入了物联网,成为“天涯若比邻”的云上茶园,私人茶园定制火爆,让消费者节约了购茶成本、喝上了干净茶,也让农民茶管家多了条致富新路。连线现场看到的1500亩茶园已完成定制90%,定制收入超过3000万元,预计当年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200万元以上。
连线中,金循与京东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公共事务负责人曲越川互动交流。曲越川表示,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茶,京东零售的价值理念与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今后京东将与贵州茶企共同联手,通过提高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产地+渠道+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获得共赢的效果。
贵州省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让湄潭红茶主打品牌的“遵义红”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包装。随着歌曲《贵州茶香》的响起,“湄潭翠芽”“遵义红”品牌在央视及各大媒体的展播,茶叶的品牌也逐渐进入人心。2015年8月,“湄潭翠芽”正式入驻北京马连道茶叶专业市场。目前,兰馨、栗香、沁园春、黔茗茶业、阳春白雪等一批湄潭茶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开设茶叶品牌旗舰店、专卖店、批发部300余家,湄潭茶叶进入老舍茶馆、安徽鹅桥等国内重要茶叶市场和展销平台,实体店覆盖全国绿茶主销区。
每年的三月份,在湄潭的中国茶城里,新鲜出炉的春茶纷纷摆上了各家店铺的显眼位置,成为当前的主打产品。中国茶城是很多茶商寻金淘宝的聚集地。每天,黑底红字的电子显示屏不停闪烁,茶叶交易、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不断更新,茶叶交易的相关信息清晰可见。
茶叶的销售旺季,在湄潭兰馨茶叶公司的“电子商务部”,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接订单、发快递,宽大的柜台上摆满了即将发出的茶叶,包裹上的地址遍布全国各地。作为贵州茶产业的龙头企业,湄潭兰馨茶业公司历来注重市场的拓展和客户的培育。2011年,该公司就组建了电子商务部,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一个独立小组,分别对接一个区域市场。湄潭兰馨茶业公司电商部经理吴恒说:“兰馨的电商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在2011年就开始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在做,同时在天猫、京东、苏宁、1号店等平台进行推广,市场占有率高。”
2014年6月,由贵州兰馨茶业、芸香茶业等公司发起的公益组织——黔茶联盟在湄潭成立,是贵州第一个致力于打破地域限制,主张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黔茶产销联盟。
据了解,湄潭县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500多家,其中很多加工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绿翠湄香茶叶公司负责人景林波说:“扩大生产规模、买设备、收茶青都需要钱,资金压力大。公司通过联盟运作,企业互相担保,贷款100万元。新厂房投入使用后,公司的年产能从以前的3万斤,一下子提升到了8万斤,预计产值能够达到2000万元。”
正是在黔茶联盟的帮助下,很多企业乘势而上,在茶业大市场中稳步前行。黔茶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声彦说:“黔茶联盟除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共享市场资源以外,还准备集中打造黔茶联盟商务港,建立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的黔茶标准化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联信息平台为依托,提升黔茶市场跨越性成长的技术平台,打造黔茶直通市场的一个起飞港。”
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湄潭样板
“湄潭的乡村真美,到处都是风景,特别干净,空气特别清新,来了就不想走了。”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张明先生一家人慕名来到湄潭,在翠芽27度景区自驾游,半天的旅程让他一家兴奋不已。
正如张明所说,湄潭处处是景。近年来,湄潭县立足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在做大做强茶叶的同时, 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托60多万亩生态茶园和64.83%的森林覆盖率,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正在打造的“一山(象山茶博园)、一海(中国茶海)、一城(中国茶城)、一壶(天下第一壶)、一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村(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等茶文化旅游景点逐步形成,“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和100余公里的茶园木栈道,正在将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斓的项链,形成全域茶旅一体格局,基本实现了茶区变景区的目标,在提升湄潭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书写了精彩篇章。
“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今晚就住在云贵山,明早看日出。”李云中说,陪着一家人在茶园间散步聊天,儿子则被路边的几株小西红柿迷住了,把红透的西红柿摘到杯子中,说要自己制作西红柿酱。陶醉于山野间的童趣,更多的孩子则将茶园当作天然大迷宫,玩起捉迷藏。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遵义的李云中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假日。
徜徉于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然后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在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着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多,却给李云中一家带来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而来自深圳市的李芬芳则头戴凉帽、肩挎竹篓,走进芸香公司的生态茶园里,指尖飞快,采摘鲜芽。第一次体验采茶的她对记者说:“今天体验了采茶、制茶的过程,知道茶农的辛苦,对茶叶有了感性的认识。”每到节假日,许多寻着茶香前来度假的游客,纷纷走进茶园、茶庄、农家乐,深度体验生态茶乡的“茶生活”。
如何让游客在茶园游之舒心、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深度体验“茶”生活?2019年,湄潭打出“山地公园+乡村旅游+赏花游”组合拳,推出户外踏青赏花、茶园木栈道观光、乡村体验等各类旅游业态,满足了广大游客山地户外休闲和养生度假的需求。特别是在茶园景区推出“采茶、制茶、品茗”主题产品,吸引大批游客参与体验的同时,还带动了茶的销售,可谓一举两得。
“最多的一天营业额2万元,平均每天来我这儿购买茶叶和特色产品的有200多人,目前生意还算火爆。”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的黎彩芬对于每天的收入很满意。
大学毕业的黎彩芬自己创业,开办了草根艺苑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结合起来,主推创意草鞋,直接带动20位家庭妇女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而金花村大清沟73户村民自主走出了一条村民集体入股投资、共同合作经营、共负盈亏的合作发展之路,为破解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的新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第一个月就分了800多元,其中资源股57元,1万元的原始股金分了660元,土地流转金除外的二次分红110元。”村民徐学书一笔笔算起了帐。虽然金额不大,但它是第一个月刚开始试运营的第一笔红利,有着丰厚经商阅历的徐学书明白,这只是他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加上自己经营的农家餐馆,每月收入不下3万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金花村“七彩部落”,一栋栋漂亮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在翠色欲流的茶园间,云雾缭绕的彩色房屋就像人间仙境。一片茶叶绿了山头,富了农家,美了乡村,绿水青山正变为金山银山,2018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七彩部落”的发展模式,该村支书记冯燕青介绍说,依托茶旅一体化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六统一兜底”模式,运用群众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企业创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目标,以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统一茶园、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采取“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红)模式,发动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组建了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用群众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改善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经营发展模式。
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近两年,全县接待游客678.2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9.3%。而乡村旅游占了整个旅游市场的70%。一组组数据,记录着湄潭全域旅游的发展。2017年湄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04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6.2%,是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正是湄潭农民富裕、幸福、安康的真实写照。”
王京莉 萨共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