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河北丨《情系巴音郭楞》:23年援疆路 冀疆一生情 >> 正文

河北丨《情系巴音郭楞》:23年援疆路 冀疆一生情

2021-09-01

大型情景歌舞《情系巴音郭楞》由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团联合创排,代表河北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该剧于9月1日通过央视网和国家民委门户网站进行网络展播。

该剧集中展示了河北23年来的援疆成果,描绘了新时代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景象,记录了河北援疆干部人才与巴州各族群众的深厚情谊,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旋律。

《情系巴音郭楞》剧照。

《情系巴音郭楞》通过对援疆干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挖掘、创作、呈现,讲述了河北省援助巴州以来发生的感人故事。

导演杜燕峰说:“这部作品通过讲身边的故事、讲现代的故事、讲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着重体现了援疆干部‘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

该剧采取“台中台、戏中戏”的方式演绎,用以传递丰富的艺术信息。在情感传递层面,剧目着力打造质朴的情感基调,并通过新疆各民族同胞能歌善舞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艺术和情感链条。

“作品运用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援疆题材拓展成文化交流题材,内容更加灵动、轻盈、好看。”编剧陈建忠说,河北巴州一家亲,援建中的温暖故事,体现出冀疆两地的情感交融,这种质朴、温暖的情感非常动人。

《情系巴音郭楞》剧照。

《情系巴音郭楞》汇集了冀疆两地众多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了该剧的创作演出。

从排练开始,巴州歌舞团全体演职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现这台优秀剧目的风采。每个演员都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力求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表演细节都做到最好。

由于河北和巴州距离较远,两地歌舞剧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异地排练。“排练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远程交流、相互配合,付出了大量的沟通和磨合成本。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任务。”导演杜燕峰说。

《情系巴音郭楞》融入了戏剧、舞蹈、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生动呈现了河北援疆故事。演员们充满深情的演绎、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带给观众艺术的享受。

《情系巴音郭楞》剧照。

“该剧体式上被称作‘情景歌舞’,对演员和创作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对音乐、舞蹈有着高超的掌控力,还要将剧目的主题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在尝试情景歌舞这个新体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成熟和提高。”导演杜燕峰说。

山遥水远情相系,冀疆携手奔小康!8000多个昼与夜,见证着河北援疆干部人才的风雨兼程和铿锵脚步,见证着巴州血脉与河北基因的融合,凝聚起两地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剧评

情系胡杨 梦圆巴州

文/王露霞

大型情景歌舞《情系巴音郭楞》借助多媒体投影、灯光、舞台道具以及最新“冰屏”技术,生动呈现了23年来一批批河北援疆干部人才与巴州各族人民苦乐与共、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感,真实、全面地展示了燕赵儿女用实际行动践行“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丽诗篇。

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同时在叙事节奏上既跌宕起伏又张弛有度,充分彰显了作品编导把控这类综合类节目的艺术功力和娴熟技能。全剧共分“序”“远方的妈妈”“奋斗吧!西部青年”“圆梦行动”“达西的春晚”5个章节。

《情系巴音郭楞》剧照。

大幕开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西部地区的漠漠黄沙以及在这大漠中傲然挺立的一片胡杨。“胡杨”被称为“大漠英雄树”,其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是新疆人性格的隐喻,更是中华民族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一架由石家庄起飞的飞机在新疆库尔勒机场降落,它不仅是“冀疆情—巴州行”的交通纽带,也承载着燕赵儿女牢记使命、践行承诺的赤诚之心。

紧接着,在欢迎亲人的欢快舞蹈过后,一个新疆小姑娘手持五彩风车翘首以盼的神情,很自然地将剧情过渡到“远方的妈妈”章节。这一章节真实再现了来自河北的援疆医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一位临盆难产的产妇接生的紧张场面。一首声情并茂的歌曲《远方的妈妈》将这一故事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旋律中,舞台视觉画面拉出广角,快速移动显出大漠戈壁、茫茫草原。一批又一批河北青年人来到巴州这片热土,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汇成一股建设新巴州的洪流。这种动静相间、情景交融的叙事风格,不仅有效地将不同题材、不同呈现方式的块状内容衔接、粘合、交融在一起,更使观众在这种诗情画意般的优美与波澜壮阔般的壮美的交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情系巴音郭楞》剧照。

该剧在艺术呈现方式上,始终紧紧抓住“情景歌舞”这个艺术本体,不断拓展表现空间。舞台上以“歌”“舞”为主导,同时加入小品、诗朗诵等艺术形式,丰富了舞台效果。在最后“达西的春晚”一章,恰如其分地将维吾尔族的《红玫瑰》、蒙古族的《东归》与河北传统民间舞《放风筝》、新编河北传统民歌《小放牛》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奏响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有效地深化、丰富、提升了剧目的艺术主题。

(作者系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直播地址

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special/qgssmzwyhy2021/index.shtml

国家民委官网 

https://www.neac.gov.cn/seac/c103239/zhanyan.shtml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