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云南丨《幸福花山》:奋斗铸就新时代“西畴精神” >> 正文

云南丨《幸福花山》:奋斗铸就新时代“西畴精神”

2021-09-13

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云南省选送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民族舞剧《幸福花山》,9月13日在央视网和国家民委门户网站展播。该剧热情讴歌了云南文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新时代“西畴精神”。

 

《幸福花山》海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代代西畴人以“大山压顶不弯腰、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向石漠化程度深重的大山宣战,硬是在石头缝里造出了1500亩适合栽种的土地,锻造出令世人惊叹的西畴精神,造就了今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西畴美丽乡村。舞剧《幸福花山》就是一部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聚力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幸福花山》剧照。

《幸福花山》分为6个篇章:序《铁血情浓》、第一幕《尽孝情真》、第二幕《帮扶情纯》、第三幕《开山情坚》、第四幕《扎根情深》、尾声《守望情长》。全剧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时代背景,着力塑造了以村党支部书记郭龙为代表的“当代愚公”形象,展现了壮乡苗岭“开山筑路,炸石造地”的艰辛历程,阐释了文山各族儿女在脱贫攻坚中“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精神,表达了祖国南疆人民脱贫致富、追赶小康的美好梦想。

 

《幸福花山》剧照。

对于《幸福花山》主创团队来说,用民族艺术表现当代题材,用舞剧阐释新时代“西畴精神”,是一次极具现实意义的艺术尝试。编剧于平在创作之初便定好基调,发挥舞剧“长于抒情”的特点,重点塑造了5个主要人物。“我们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新时代‘西畴精神’作为主题主线推动剧情发展,这也是剧中人物践行理想信念、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动力之源。”于平说。

在舞剧叙事方式上,总编导之一董华兴将民族性与现代性相互融合,尝试了时空切割,段落重组,故事情节的倒叙、插叙,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等方法。

如何用民族艺术阐释民族精神?“在这片土地上,音乐制作、舞蹈语汇、服装设计等方面都要符合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要接地气,老百姓才会喜欢。”《幸福花山》总导演之一马文静说。

为进一步拓宽主创人员的创作视野,丰富、积累创作素材,提高创作水平,从2018年底开始,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先后组织创作人员赴西畴县蚌谷乡等地进行了16次创作采风活动。

“通过创作采风,主创人员积累了许多素材,打开了创作思路,为成功打造《幸福花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副团长、《幸福花山》主创团队负责人吴晓青说。

 

《幸福花山》剧照。

作为一部舞剧,《幸福花山》的主人公郭龙和项彩妹,还有项老爹、项母、项虎、孕妇、小石头等人物形象要在舞台上立起来,不仅要“跳”得好,还得“演”得好。“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前因后果,表现人物内心层次,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在剧中扮演项老爹的演员李玄说。

扮演项彩妹的青年舞者王艺涵,为了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带有“彩妹”的气质,无论在排练现场还是回到住处,她都在找感觉。“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生活,你越自然就越真实。”王艺涵说。

《幸福花山》的舞美也可圈可点。设计师蒙秦将灯光视觉效果运用到了极致,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配合多媒体投影,在舞台上实现了大山石漠化、苗族纺麻等不同场景的转换,真实再现了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的西畴自然景象。

“《幸福花山》是新时代‘西畴精神’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和衍生。这个剧目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集体智慧的力量,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希望观众通过这个剧目,能够真正领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王成怀说。

据了解,《幸福花山》2019年9月在昆明首演。该剧曾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评为2019年云南省民族文化“百项精品”扶持项目,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2020年度“文艺精品”剧目;2020年12月,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在民族剧院成功演出;今年7月,在昆明举办的“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中荣获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

 

《幸福花山》剧照。

评论

让新时代“西畴精神”代代相传

赵若伊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幸福花山》,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凸显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充满斗志的时代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

《幸福花山》的创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石漠化山区的开山筑路,是由无数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西畴人民所成就的。编导将这一真实的社会事件,经过艺术提炼与再加工,融入舞剧的创作中,诞生了这部精品力作。

这部舞剧运用了大量的苗族舞蹈语汇,展现苗族同胞的朴实与乐观,同时融入了铿锵顿挫、极具节奏性的动作,使“当代愚公”的群体人物肖像跃然于舞台之上。编导通过对苗族民间舞蹈“上挑”和“下沉”动律的巧妙编创和运用,在“开山人”行进动作中着重体现了“颤膝”动律,同时放大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等动作态势,表现了开山过程中无限的艰辛。这些舞蹈动作粗犷奔放,突出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

《幸福花山》剧照。

“花腰带”既是精美的舞蹈道具,又是剧中人物情感的寄托,在整部舞剧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在双人舞中,“花腰带”将人物间无形的关系幻化成有形的联系。剧中的芦笙舞段,不仅仅是男女之间情爱的表达,更突出表达了“开山人”为了让穷乡告别贫苦,为大爱舍小爱、努力奋斗的决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民族舞蹈在这部剧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新媒体的加入,使舞蹈艺术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形式的禁锢。剧中投影的视频画面与舞者的身体语言、舞剧的情节内容、舞台的空间布景等有机联系交互,实现了综合性舞蹈剧场效果,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幸福花山》剧照。

无论是从现实题材选择的意义,动作语汇独具匠心的编创,还是舞剧中新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都足以证明《幸福花山》是一部成功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

直播地址

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special/qgssmzwyhy2021/index.shtml

国家民委官网 

https://www.neac.gov.cn/seac/c103239/zhanyan.shtml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