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乡村振兴进行时
山东省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2.17万人,民族乡镇4个。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有汉、回、满、蒙等22个民族。近年来,无棣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曾于2004年、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濒临渤海,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水养殖面积达76万亩,是省级渔业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基地。无棣还有广阔的滩涂,自古就有制盐的历史,是我国四大海盐基地之一,盐田密布面积600万亩,年产300万吨,有“全国海水制盐第一县”的美誉。同时,无棣是全国草业生产示范县、山东省首批粮改饲示范县,紫花苜蓿为该县县草,自主选育的牧草优质品种“无棣苜蓿”是国家“优良地方牧草品种”,曾获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无棣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通过培育发展畜牧养殖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2020年9月14日,在山东义沅畜牧交易市场的开业现场,无棣县恩帅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召庄拉着几头牛走进市场,一下就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围住,争相询问交易事宜……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整个市场热闹非凡。
山东义沅畜牧交易市场的建设,是无棣县在新时期系统推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义沅畜牧交易市场是鲁北最大的畜牧交易市场,它的建成投用,不仅可以吸纳东三省、内蒙古、新疆等肉牛经销商入驻交易,也将为无棣县畜牧产业的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无棣县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来抓,成立民族工作专班,多次走访调研,梳理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研究确定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作开展。通过“e盏茶事”、专题协商会平台,围绕畜牧养殖业规划发展定期会商研判,协调解决了融资、土地、环保、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了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落实落地。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迈大步”
新立庄全村共有113户,是一个回族聚居村,肉牛养殖业一直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村内个体散养户逐年增多,肉牛养殖量不断增大,传统养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无棣县决定在民族村实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从观念更新、技能培训、设施提升入手,改进和创新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实践畜牧产业绿色发展“无棣模式”,用项目实施的良好效应示范带动更多民族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从资源耗费、数量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品质型迈进。
新立庄党支部书记从云树说:“新立庄养殖小区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养殖户’运营模式,实现了统一建设标准牛舍、统一提供销售技术指导服务、统一消毒免疫、统一粪污处理‘四统一’。大棚出租给村内养殖户,减少了养殖户投入成本,村集体收取租金,增加了集体收入,村集体和养殖户实现双赢,极大提升了村集体和群众创业热情。”
截至目前,无棣县已建成24个标准化肉牛养殖棚,入驻养殖户年均增收20万余元,每个村集体平均增收约8万元,每年开展常态化养殖技术培训,让少数民族群众富了“钱袋”。
在无棣县车王镇五营中村文体广场,回族群众从大爷晨练结束后,高兴地说:“这两年,我们五营中村的变化太大了。路更宽了、更干净了,也有了文体广场,还经常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我们白天养牛,晚上锻炼身体、观看演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五营中村现有512户,是一个回族聚居村。长期以来,村集体无收入,村内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村焕发了新的生机。2020年,五营中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自2017年以来,无棣县争取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大力提升了道路、水管电网、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解决了一些长期积累的人居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凝聚巾帼力量,共建民族特色美丽乡村”等活动,在生活习惯上引领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促进了当地社会文明进步。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无棣县将“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写入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打造少数民族聚居村振兴齐鲁样板”。
早蕾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