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住社区 用微信 懂网购 会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生活“现代化”纪实
2021年4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时对大家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正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贺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是“三省通衢”,东与广东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永州市相连,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贺州市辖2区2县和1个自治县,共有61个乡镇和街道,其中5个民族乡。贺州市总人口约248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约49.4万人,约占19.9%。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脱贫攻坚战,贺州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族群众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已经与现代接轨,贺州为广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记者深入贺州易地安置点采访,深深感受到各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贺州市建有25个遍及5个县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全市包括13028人少数民族在内的12715户、616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100%实际搬迁入住。其中,平桂区建设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个是文华家园,另一个是厦岛,共安置建档立卡搬迁户4465户23320人,搬迁入住率100%。文华家园安置点位干平桂区新城城北,周边有成熟的二、三产业,搬迁入住4075户21662人。厦岛安置点选址在贺州城东园博园、贺州市古柏产业园旁边,搬迁入住390户1658人。
文化家园位于平桂城区中心地段,潇贺大道从旁边穿过,小区周边配套设施十分完善。走进小区,花红草绿、曲径通幽,孩子在草地戏耍,老人在亭台娱乐,行人信步闲行,一切显得那么祥和康宁。
“文华家园是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也是广西人口第二大的安置区。”平桂区易地安置中心杨小丽对记者说。“这么高大上,不介绍的话还真以为是商品楼盘呢!”仰望着一栋栋高耸入云的高层住宅,记者不由得赞叹起来。
安置点通过全方位配套,满足搬迁群众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需求,确保搬迁群众真正的“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城市化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子,成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典范。
八零后的谢泽函家住文华社区,他是各族同胞走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他是平桂区公会镇人,曾经因父母病故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开有一家公司,专营宽带安装等电信业务。
“欢迎,欢迎!”见到记者一行,谢泽函走到门口迎接。走进门口,玄关处一张贴在墙壁上的“好孩子家规”纸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而纸贴下方镶嵌在墙壁上的一块铁板更让在场的人从未见过。“这是什么东西?”记者好奇地问。“这是一张简易的凳子,穿、脱鞋子时往下拉可以作凳子用,平时就收起来。”谢泽函解释道。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赞他的“现代化”生活。
走进谢泽函的家,简约但是不简单,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潮”,洋溢着“现代化”气息。
谢泽函养育两个孩子,一家4口人住着90平方米的房子,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感觉生活过得十分幸福。他发自内心地对记者说:“现在的生活,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能就业,才能住的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贺州市委、政府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投入巨额资金在城区中心征地建房,让安置群众真正过上城市生活。同时,在安置点周边建设产业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实现产城融合。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广西(贺州)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是典型的案例。其中,黄金珠宝产业园目前已经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可安排从业人员1万人,2025年预计产值1000亿元,可安排从业人员5万人。
考虑到搬迁群众中弱劳力、半劳力等因素,政府推出“送工入企”,为这些居民开通临时就业“直通车”;同时,开发治安巡逻、护学、巡河等一批公益性岗位,安排搬迁困难人员就业,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全部能务工,其中融入务工的各族群众2199人。
在临贺小区电梯里,记者碰到了搬迁群众韦泽照。他是小区里的一名保安。见到记者一行到访,立即热情地招呼到他家看看。
“你家的房子好大啊,多少钱买到的?”记者问。“1万元。”韦泽照笑着说。“这么好的地段又这么大的房子,在南宁值100多万了!”记者由衷羡慕起临贺的搬迁群众。
一业带动百业,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找到理想的工作。韦泽照就是一个典型。
随着25个安置区的建成使用,贺州市彻底解决了各族搬迁群众出行难、就医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各民族移民群众在安置新区安居乐业,在新起点上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去年以来,该市又在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30个,总投资2.34亿元,进一步完善安置区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扶贫车间、挡雨棚、充电桩、小区市场等配套设施,让移民群众生活更便利、享受到的服务更周到。
走进八步区贺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贺社区,在两栋楼宇之间的绿化带边,一块醒目的宣传牌赫然映入眼帘,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感恩词。这是来自八步区贺街、步头、信邻、黄洞、桂岭、莲塘等乡镇偏远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写给党和政府的感谢信。
“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很多搬迁群众可能还要祖祖辈辈蹲守在山区的危旧房里。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在繁荣的贺街镇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朴实话语。
瑶族老人赵福元是贺街镇南堂村的搬迁户,他的旧房子曾先后两次被泥石流冲毁,在政策的扶持下,他仅花了不到1万元就搬进了临贺社区四房一厅的新家。记者登门拜访的时候,他正与来串门的隔壁邻居烤着电炉取暖聊天。
“老人家好!您今年高寿了?”记者用普通话问。“78岁了。”老爷子回答,中气十足,而且普通话讲得蛮标准。“看不出来哦,那么有精神,显得很年轻!”记者不禁赞叹起来。
老人家膝下有两女一子,现在已经四世同堂。赵福元家的客厅墙壁上,并排贴着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主席的画像,表达着他对这两位伟人的爱戴之情。
临贺社区居住着瑶族、壮族、汉族等各族群众,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贺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的“现代化”生活,正是贺州各族人民对总书记嘱托的最好诠释。
潘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