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搭起三地幸福桥
“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镇山水相连、产业相同、商贾互通。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三个乡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党建联抓、产业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治理联防”,共同签订了《滇黔桂跨省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协议》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以下统称联盟)。如今,三地协同发展,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乳交融,亲如一家。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腊者村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布依族村落,全村120户526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自然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级生态文化村”“云南省最具魅力村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五张“名片”,村里的群众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吃上了“旅游饭”。
5月的腊者村气温已经到了30多摄氏度,比天气更火热的是村里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改造工程。“山坡后面种了3000多亩柠檬,等成熟了,游客还能进行采摘体验,村里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日前,在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腊者村民小组,副乡长王立川介绍说。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乡里依托联盟让旅游产品丰富了起来。除了柠檬,村民们还种植了芒果、沃柑、青柚等热区水果,种植技术就是乡里组织党员去往广西马蚌镇学习的。鲁布革的养蜂技术好,相邻两个镇就派党员干部过来学习养蜂技术,三乡(镇)以党建联盟为桥梁建立起交流共享机制、互鉴互学。
不仅如此,三地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定期沟通协调,组织三个乡镇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村组干部联席会等活动,实行“大支部”与“小支部”结对帮扶机制,探索开展互换培养、联合培养党员和联合“双培双带”,实行后备干部到其他乡(镇)、村(社区)党组织挂职锻炼制度,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形成了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奋斗的强大合力。
近期,记者来到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木纳村的罗平珍绣布艺手工产业合作社,合作社社长李连珍正在绣花。十多岁就学刺绣做布依族服饰的李连珍技艺高超,精美的绣品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10月合作社成立,农闲时候,单子多了,她就带着村里的绣娘们一起加工制作绣品创收。
这是滇黔桂跨省区刺绣产业联盟通过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联盟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经营、人才等综合优势,引导有劳动意愿并掌握刺绣手艺的脱贫不稳定户加入到联盟中,通过布料供应、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全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联盟共带动了三地600多名妇女发展“指尖经济”,实现了居家就业,每人每月增加收入近2000元。
不仅如此,联盟创新“1+3”模式,即一家办培训三家共学习,及时解决各族群众遇到的难题,破解了比邻乡镇群众民族服饰刺绣技艺难题和学习农业种养技术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此外,联盟还建立就业创业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和创业政策解答,交流就业创业经验;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对有意向外出务工的三乡(镇)群众进行技术培训。
“联盟成立以来,针对万峰湖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模式和地域界限,着力开展共建、共治、共管建设。开展共同执法检查,坚持区域联动、标本兼治、形成合力,联合开展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环境联合执法体系,对水域内所有水上浮动设施进行集中清理。”王立川说。
根据联盟的宗旨,三地共同编制万峰湖开发详细规划,规范操作,既要助农增收致富,又要保住生态环境。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科学规划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和旅游项目。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落后产能退出等机制,严格产业入湖的审批与监控管理。共同签署《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试行)》,增强全社会共同维护万峰湖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万峰湖联合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样一来,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周边的各族群众尝到了景区发展的甜头,也从心底里彻底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现在维护生态环境成了鲁布革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王立川欣慰地说。
潘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