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边疆繁荣的实践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芒市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 正文

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边疆繁荣的实践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芒市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2022-09-07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李睿劼 陈立民 滕俊 韩俊丽 撰文摄影

芒市地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在东盟经济圈、南 亚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区域性重要信息通讯和交通枢 纽,有着国家一类空港口岸—芒市国际机场,与国际国内23个城市通航,是云南第四大机场。G D P总量长期占全州总量的30%以上。芒市各民族和谐共处。芒市居住着34个民族共44.09万人,少数民族占全 市总人口的45.46%,各民族在芒市世代交融,和谐共生。芒市独具边境风情。芒市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各民族世世代代“共生共荣、守护边疆”,共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边境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以及睦邻友好的胞波情谊。

新时代,我们手足相亲,做民族团结的守护者、边疆繁荣的实践者。
围绕创建切入点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近年来,芒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 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打造了“共生共荣、守护边疆”的新时代芒 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子,生动诠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中国共产党芒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芒市委书记谢金翔到风平镇介桃小组实地督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芒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昭到农贸市场指导创建工作。

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会议。

芒市始终坚持把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编制了《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制定印发了芒市建设沿边民族团结进步、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绿色经济发展、乡村振兴5个示范市实施意见。机制有力。市委书记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干部、党员和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年度综合绩效考评、市委巡察、领导述职评议等考核内容,常抓常议、落地生根。设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公室,制定出台了《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芒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和管理办法》等工作长效机制,每年市级财政安排创建工作经费,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围绕主线发力。夯实基础。2021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举办干部研讨培训班4期,开展“五用五化”宣讲1415场次、受众61432人次,党政主要领导安排部署工作4次、开展调研2次、现场督导检查4次。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占比40.28%,使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选树典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九进”示范创建,不断打造示范样板。全市涌现了全国劳模苟有生、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淑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孟黎明和芒市税务局、三台山德昂族乡、锦华社区、芒市边境管理大队等为代表的示范创建典型;全市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7个、州级示范单位88个、市级示范单位348个;荣获国家、省、州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0个、模范个人90名。

在遮放镇谢里村开展第38个民族团结月活动中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芒市江东乡开展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

芒市文化和旅游局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参观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接受红色教育。
围绕精神共鸣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芒市始终坚持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倡导“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观,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视觉形象工程。突显德宏州中心城市功能,在主题街区、出入城口、广场公园等区域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建设了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纪念馆、周恩来纪念亭、德宏州第一位共产党员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等为代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阵地16个,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民族团结进步广场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8个,把珠宝小镇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芒市委党校“熔炉·红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开展活动50余批次2800余人,德宏州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参观近4万人次,成为各民族文化共享的大观园。“互联网+”工程。在“德宏团结报”“微美芒市”“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发布信息278条、微视频85条,被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采用62条,被云南网、云南日报等省级媒体采用123条,部分宣传报道阅读量超过30万;通过宣传单、展板、橱窗、户外灯杆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和知识测试等形式多渠道、立体式开展宣传教育。发放围裙、U盘、台历、笔记本、扇子、书签、背包等民族团结进步文创产品2万余份。主题实践工程。广泛开展“宣讲红色文化”“唱好红色歌曲”“读好红色书籍”“我爱说普通话”“学习民族政策”“民族节庆一起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举办“三区”人才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27期,编创了89个精品文艺节目、送戏下乡演出720余场,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90余场次,拍摄道德小剧场46部。在边境村组、社区广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培训,促进各民族语言畅通、心灵互通,引导芒市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非遗文化工程。“傣族剪纸”“德昂酸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景颇族目瑙纵歌、傣族泼水节成为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平台,“酸茶”“土陶”“织锦”“竹编”“银器”等成为闪亮的民族文化名片。举办中华文化形象主题剪纸、摄影展10次,展出作品1000余件,参观近4万人次。美术作品《春来水暖》入选了中国油画作品展、舞蹈《青春中国》入围国家决赛。探索芒市镇芒晃、三台山出冬瓜、轩岗芒项等村寨非遗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发模式,以“德昂族酸茶”“傣族银器”“景颇族织锦”等为代表的芒市非遗产品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分布在全市各乡镇的非遗传承点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

幸福村的幸福。

芒市第一小学的各族学生们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芒市文明果实分享活动。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芒市大地。
围绕发展突破点,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芒市始终坚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大循环、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区位优势和州府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壮大交通体系。芒梁高速、瑞孟高速、大瑞铁路芒市段全面推进,芒市机场升级为国际口岸机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重点灌区等项目稳步推进。行政村道路通畅率、通班车率、通动力电均为100%,35个民族聚居村寨实现了“五通八有”的目标。壮大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咖啡、茶叶、蔗糖、蓝莓等绿色优势产业,培育了遮放贡米、迪思坚果等一批民族品牌企业,打造了孔雀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芒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芒市取得2020年生产总值增速全省排名第5位的历史好成绩,芒市荣获国家蔗糖生产基地、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农村部农情基点县工作考评优秀等荣誉。壮大脱贫成效体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四个不摘”原则,芒市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出列县市,全市1个贫困乡36个贫困村25539人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壮大污染防治体系。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加快“美丽县城”建设步伐,芒市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7.2%,湖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2个城区集贸市场得到改造提升,芒市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获省政府表彰,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

芒市发挥“大循环、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图为芒市城市景色。

芒市机场升级为国际口岸机场。

交通建设迅猛发展,高速公路贯穿芒市。

西红柿大丰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风平镇和谐村百香果加工。

芒市特色农产品展览现场。

凤平镇介桃村菠萝王评选。

上井坎村柑橘喜获丰收。

遮放镇的贡米基地。
围绕团结关键点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芒市始终坚持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根本途径,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推动各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融荣与共理念。以锦华社区“四联四促”(组织联建促巩固、活动联抓促融合、和谐联创促治理、服务联动促提升)为示范引领,建设了48个易地搬迁、公租房租赁、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等方式因地制宜规划多民族共居环境,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交流互促理念。鼓励企业平等招收各民族员工,引导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招商环境,吸引内地各类人才到边疆地区发展,推动实现各民族群众团结共事。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以社区规范化建设、政务一站式服务窗口等载体,推动少数民族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发展。转移劳动就业10.08万人,1000余名学生赴浙江、福建等地就读职业学校,推动边疆与内地深入对接发展模式。实践服务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29名处级、565名科级干部包乡、包村沉入一线,252名工作队员驻村(社区)帮扶解民忧,为各族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务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19116件。旅游促“三交”理念。芒市依托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城市项目实施,高起点谋划,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民族节庆、春晚调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乡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建设以傣族古镇、珠宝小镇、勐巴娜西珍奇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精品路线,以及回贤、出冬瓜、芒晃、芒项、介桃等一批“非遗+旅游”村寨,打造了孔雀湖文明驿站、田园观光大道、滨河步道、板过河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休闲锻炼场所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主题馆为代表的学习阵地。中缅胞波节、国际狂欢泼水节和目瑙纵歌节成为全国乃至国外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平台,2019年,接待游客1059万人次。营商环境理念。推进文明实践号公交车、诚信示范街、爱心驿站、职工之家、政务服务点“15分钟服务圈”品牌项目。近年来,在和美芒市的大环境下,芒市招商引资大幅度提升,旅游活市成效明显,芒市常年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吸引国家游泳队等20支专业队伍到芒市开展冬训,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国内首家训练基地在芒市挂牌,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跨喜马拉雅论坛等国际赛事落户芒市。

开展各种文化节日活动,引导 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 助。图为目瑙纵歌活动现场。

风平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芒市三台山乡民族团结进步广场跳起民族舞的人们。

泼水节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动之一。

勐焕街道开展美食大赛。

西山乡开展民族团结活动。

三棵树社区开展文体联谊活动。 
围绕共治结合点,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芒市始终把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强边固防的重要举措,引导和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和法治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强边固防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决战疫情、保民生、促发展、固边防,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边境疫情防控“五个管住”“四早”要求,风雨无阻抢建抵边联防所、拦阻设施,全面启用大技防设备,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抗疫情,生动诠释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市委统战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

中山乡“两代表一委员”听取辖区平安建设情况。

云南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 
围绕化解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芒市始终坚持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抵御境外利用民族宗教进行渗透,打击各类非法宗教活动,对全市232所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开展疫情防控蹲点督导,确保了“双暂停一延迟”精准落实。因地制宜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用好“三三制”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包保责任制,健全畅通群众诉求“五级联动”监督平台,让遵规守纪、促进团结、保障权益成为边疆各族人民一致共识和行动自觉。 边疆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推进扫黑除恶、反恐维稳、禁毒禁赌、缉枪治爆、“三非”治理和打击走私等工作,边疆民族地区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成功率巩固在98%以上,群众满意度常年巩固在99%以上,芒市获评省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民警孟黎明向辖区居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举行“身在边疆 心向北京”实践活动。

芒市人民医院援瑞核酸采样队平安回家。

五云寺举行升国旗仪式。
(部分图文资料由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收集提供)

滕俊 编辑 潘璇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