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 正文

“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2022-09-07 民族画报记者 李睿劼 陈立民 韩俊丽 撰文摄影

芒市第一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芒市地区办学历史最早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一个强化四项举措”,践行和培育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及省、州、市多项殊荣。

奔向未来。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成立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抓实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教师专业化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理念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着力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品牌,紧扣一条主线,围绕五大核心,构建八位一体的绿色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绿色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充分尊重各民族优秀文化、人文风俗,对全体师生进行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开展爱师生心理健康辅导、少先队与退休教师共度重阳、健康体检、生日祝福等系列活动,让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的全体师生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和谐相长,做到“三个离不开”。在师生心中播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最终实现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学校办学目标。

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上发言。
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实施一系列德育活动。

一是实施以德孝文化传承为突破口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提出“德润生命、孝扬传统”德孝理念,将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有规矩的人作为德育目标,全面实施“十个一”系列德孝实践活动,即:1.开设一节德孝文化课 2.完成一次德孝作业 3.开展一次德孝志愿活动 4.开展一次德孝评比 5.开设一个德孝专栏 6.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7.搭建一个德孝展示平台8.会唱一首孝亲敬老歌9.开设一个德孝大讲堂10.实施一项德孝校园行动。同时,积极开展“八礼四仪”活动,即组织开展好一年级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四年级10岁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及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传承中华德孝文化、践行中华礼仪文明,培育学生优秀品质。逐步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

二是把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将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墙,营造爱国氛围。积极开展“同升国旗 共唱国歌”“国旗进班级”“向国旗敬礼”“讲红色故事”、“英雄人物搜集”“追寻圆梦人”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学校开放式的图书馆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
各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多彩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开展推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架起各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诵读经典、推普周系列活动和读书节系列活动等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工作,从而增强文化认同、凝心聚魂、互通有无、团结进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积级开发和设置了70余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利用每周四下午二三节课的时间全校走班教学,师生参与面100%。其中,国学经典文化、益智课程、书法、民间剪纸、民族语言、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充分实现各民族优秀文化共有、共享、共发展。

三是实践活动助推民族文化传承。将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融入足球大课间和民族韵律操;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元素融入学校“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法制宣传、公益活动等融入雏鹰假日小队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学习并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们在学习葫芦丝演奏。

“中国魂”“民族梦”等主题已经成为学生们创作的主题。

在剪纸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文化认同。
结对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师生到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学习交流活动;与芒市轩岗、遮放、芒海、西山等乡镇小学建立帮扶关系,积极开展联片教研、送课下乡、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等活动。同时,积极与社区党委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共同促进内地与边疆、城镇与农村、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铸、共同提高,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滕俊 编辑 潘璇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