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蛋壳黑陶:4000年前的高科技 >> 正文

蛋壳黑陶:4000年前的高科技

2022-12-26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0.3毫米的厚度,是什么现代高科技产品?它就是被称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黑陶。你一定很奇怪,史前先民为何对黑色情有独钟?什么先进的技术工艺才能做出蛋壳黑陶?它为何享有“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的美誉?它被赋予了怎样的礼制内涵和社会意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接受中国民族报“道中华”专访,带您接触4000年前的高科技。

蛋壳黑陶。(图片来源:郭云菁《龙山文化蛋壳陶探析》)
黑中透亮 卓尔不群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淮下游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绝对年代距今4600-4000年左右。因为这一时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同类遗存也被称为龙山文化,故黄淮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也被称为典型龙山文化或海岱龙山文化。其分布以泰、沂山地为中心,北到鲁冀交界,南抵淮河沿岸,西至河南东部,东达黄海之滨,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蛋壳黑陶是海岱龙山文化的代表性产品,其外观黑亮,造型精致,体量轻薄,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东方的黑陶是中国史前一种比较独特的产品,黑陶在什么时候产生?中国制造和使用陶器的历史长达一万多年,因使用材料、烧制技术和温度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果按陶器的颜色来划分,可大体分为红、褐、灰、黑、白等五种基本颜色。实际上,陶器的颜色往往会斑驳不纯,不尽一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大多就地取土,尚没有发明陶窑,烧制时封闭不严密,低温烧成,陶色多呈黄褐或红褐色;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陶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封窑技术普遍得到实施,烧成温度也较高,出现了较多的灰色陶器;其实,黑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了因使用有机掺和料而呈黑色的夹碳陶,但成熟的黑陶制作技术还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并以海岱龙山文化的黑陶最具代表性。

史前先民为什么会欣赏这种现在看来比较另类的黑色陶器呢?龙山文化黑陶的大量出现与史前先民对黑色的钟爱或崇拜有关,其实古人对于黑色的欣赏由来已久。从岩画的制作、彩陶的烧造中,都可以看到人们对黑色的钟爱。《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都有“黑齿”或“黑齿国”的记载: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山海经·海外东经》记“黑齿国在其(青丘国)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礼记》中记载“夏后氏尚黑”,说明夏人也是崇尚黑色的。近代云南、广西、台湾一些民族,乃至于朝鲜、日本、东南亚一些土著人都有染齿之风,将牙齿染成黑色,并以此为美,应是上古时期尚黑风俗的流传。

技艺精湛 巅峰之作

典型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确实非常薄,最薄的口沿处只有0.3毫米,器壁厚度在0.3-0.5毫米之间。黑陶的做工非常的精巧和细腻,器型薄而轻,一件高二三十厘米的高柄杯,重量也不过四五十克。

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如此之薄,当时的人采用了何种先进技术工艺?蛋壳黑陶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普通陶器类似,但要求更为严格,条件也更为苛刻。在选土-炼泥-拉坯-修整-阴干-打磨-烧制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工艺:选的土要经过多次的过滤和沉淀,达到纯净和细腻的效果,快轮拉坯技术运用到了极致,一般陶工不能胜任,阴干过程中要反复修整和打磨。最重要的还是最后的入窑烧制,火候高且要均匀,特别是渗碳的时机和数量把握要准确。其中,薄的关键在于快轮拉坯过程中需同时具备快速、均匀、稳定这三个要素;黑的关键在于烧制过程中的渗碳操作,需要对渗碳的时机,包括温度、时长量等,都要精准把控。因此要制作出像龙山文化蛋壳黑陶这般工艺精细的陶器还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制陶工匠具有老道的经验、精湛的技艺,以及极为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胜任。

蛋壳黑陶。(图片来源:刘威《考古所见潍坊地区蛋壳黑陶杯》)

是什么让蛋壳黑陶享有“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的美誉?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的产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国数千年陶器制作技术和工艺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沉淀的结晶。龙山文化制造出来的蛋壳黑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将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技艺推进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堪称那个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将其称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是对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陶器制作水平非常中肯的评价。

出土蛋壳黑陶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文明昌盛 礼仪东方

蛋壳黑陶在陶器当中的数量和比例如何?从上世纪20年代末,吴金鼎先生在城子崖遗址发现蛋壳黑陶至今,出土蛋壳黑陶的龙山文化遗址主要有:潍坊姚官庄、胶州三里河、诸城呈子、临沂大范庄、泗水尹家城、章丘城子崖、日照两城镇和尧王城等。往往在遗址上发现少量蛋壳黑陶的碎片,能够复原的却不多,完整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固然与蛋壳陶器不易保存的属性有关,也是由于龙山文化时期制作的蛋壳黑陶器本来就数量极少,不像其它普通器物那样数量多,流行广。在当时,作为高技术产品的蛋壳黑陶,是被社会上层使用的非实用礼器,只是被限定且应用于特权阶层的人群范围内,并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社会产品。

蛋壳黑陶被赋予了怎样特殊的礼制内涵和社会意义?蛋壳黑陶大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或高等级建筑中,在墓葬中也是另行放置,通常并不与其他器物混置。由此,蛋壳黑陶被赋予了明确的等级理念和礼制内涵,是在贵族进行祭祀、宴飨等重大礼仪活动时使用的礼器。在龙山时代,不同等级的聚落和社会分层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不同规模的城址普遍出现;生产出早期青铜制品;丁公龙山城址内还发现了多方认可的“东夷文字”。因此,龙山文化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诸多要素。蛋壳黑陶不仅代表了贵族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也具备权力和地位象征的意义。时为龙山文化的东方“国家首领”及社会上层,用蛋壳黑陶装上美酒,用以祭祀先祖、沟通神灵,并以此彰显他们对生产技术的超然把控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蛋壳黑陶。(图片来源:王健华《古陶瓷鉴识举例之三——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

总之,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突破,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同时,在用途和内涵上也极具深意,它展现了古代东方礼制的发展水平,彰显了古老中华文明的进步和特色。正是这种造型小巧、制作精致、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蛋壳的黑陶,以其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艺术造型,代表了4000多年前中国工艺技术的至高水平,让后人能够通过它揭示并重新审视中华大地上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文明。

受访者简介:

栾丰实,山东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和客座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曾兼任教育部文博专业硕士教指委委员,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2006年至今,为“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评估咨询专家组成员。2008年被聘为全国规划办社科基金考古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致力于田野考古和中国史前考古的研究和教学工作40余年,先后主持省内外20余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邹平丁公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有6项研究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3项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重庆市政府三峡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潘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