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TalkShow|红山玉龙:“龙的传人”如何起源?
文物名称:红山玉龙
年 代:距今约5000-6000年(红山文化时期)
体 量:高26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玉龙,不仅找到了龙的源头,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身份,而且对探究中华龙文化的发展序列有重要意义。
“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的现世过程,充满了坎坷和离奇色彩,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神奇力量,让它终于辉耀于世……
1971年10月16日,家住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的17岁村民张凤祥在田地劳作,突然“咔”的一声,铁锹好像碰到一块坚硬的石头,震得手臂发麻。他扒开土,发现一块石板,掀开石板后发现一个方方正正的坑,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便伸手进去摸,拉出来一个生满锈的“铁钩”,他用铁锹铲了几下,没有把锈铲掉,便随手扔到一边。晚上回家后,张凤祥突然想起这个东西,心想“铁钩”拿到废品收购站也许能换成钱,于是便回到田地里把它带回了家。张凤祥正值童年的弟弟看到这件“铁钩”后,便找了根绳子从中间小孔中拴住,当作玩具在院子里拉着到处跑。几天后,张凤祥无意中发现“铁钩”的锈居然被磨掉了一部分,露出了晶莹剔透的墨绿色,在阳光下看更像一块玉。晚饭时,张凤祥跟父亲张金贵说了这件事。第二天,张金贵拿着它去了公社文化站。但文化站的人以为就是块普通的石头,没有重视。
一个多月后,石头表面的锈被打磨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墨绿通透的“真身”。张金贵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便又带着它走了几十里路,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旗文化馆的领导仔细鉴定后,认为这确实是一件文物,便用30块钱完成了收购。但旗文化馆将其作为一件普通文物,在库房里搁了整整15年。
1986年7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启,北方地区的各考古部门开始大规模遗址探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越来越觉得在库房里的那块花30块钱买来的玉器不简单。他带着这块玉乘坐火车到了北京,找到当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苏先生和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是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墨玉龙,是当时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龙形玉器。专家们还认为,这件墨玉龙雕工精细,选材优良,神态栩栩如生,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背部的孔设计巧妙,用绳子吊起来,龙头和龙尾正好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堪称是“中华第一龙”。
红山玉龙的发现,使考古学中关于“龙”的许多疑问找到了答案。虽然此后又发现了更早的龙文化遗存,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
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开展,中华民族孕育起源阶段的龙文化考古材料不断问世,逐渐揭示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身份意识的来源及其丰富内涵……
1994年,辽宁省阜新市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距今约8000年的大型石堆塑龙,身长约19.7米,宽约1.8-2米,由红褐色石块堆砌而成,龙头抬起,龙口微张,背部拱起,尾部也仿佛在来回摆动,是中国龙形象的最原始形态,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遗存;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蚌塑龙虎图案。(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院官网)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玉猪龙。(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外,安徽凌家滩出土阴刻龙形玉器,距今5300-5500年;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盘彩绘龙图案,距今约3900-4300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形器,距今约4000年等等……
根据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记载看,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特征,从原型来看,主要有云、闪电、龙卷风、松树、蛇、鳄、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等等,这不仅仅表达了龙的神性变化无常,也反映出龙的地域性差异,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特点,以及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相一致的特征。
龙的形象也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夏、商、西周时期,龙形仍存在多种面貌,直到战国、秦汉才逐渐趋于统一。东汉思想家王符总结当时龙的造型:“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至此,中国龙的整体形态基本确定下来。
作者简介:
郑茜,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近年来主持“‘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民族文物价值体系建构研究”等课题,提出“中国博物馆人类学”学科建设构想并构建研究平台,引进并主编“博物馆人类学经典译丛”;始创“中国民族志电影双年展”与“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系列工程;牵头策划组织《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传统@现代》等精品展览;出版《中国民族与宗教》《边缘叙事》等专著。
周玉州,中国民族博物馆馆员,2018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法学博士学位,具有美术史学和民族史学等多学科交叉学术背景,目前主要从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实证及相关展陈研究工作。
卢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