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同心念好“五字诀”, 同向打造“升级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云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楚雄彝族自治州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同心念好“五字诀”— “馆”“节”“绣”“绿”“法”为抓手,同向打造“滇中翡翠 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交出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由创建型向示范型精彩蝶变的“楚雄答卷”,书写了以团结促进步、以进步促团结的“楚雄篇章”。
建立新基地。楚雄州积极打造各类主题教育阵地,以“馆”的形式夯实宣传教育常态化载体,打造了以楚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代表的综合性教育实践基地6个,建成以楚雄技师学院、永安小学为代表的主题教育场馆20个,青少年交流实践示范基地34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基地24个、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基地23个。融入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区、公园、广场256个。
注入新内涵。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提升改造各级博物馆、非遗馆、党史馆、彝医馆等文化场所2532个,命名112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1处省级、28处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类宣传教育载体,元谋红军长征纪念馆入选全国十大长征长江文化公园。
拓展新功能。以各族群众为核心,构建起从州、县、乡(镇)、学校、村(社区)的立体化、开放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阵地,推动宣传教育方式从街头地摊转向规范性文化场所、从临时性转向常态化。楚雄州博物馆率先在全省创办流动博物馆,加强与省内外、港澳台馆际互动交流40余场,让文物活起来,使万家坝铜鼓等历史文物走向全国各地,走进村村寨寨。截止2022 年底共计下基层展出200余场次,接待基层观众60余万人次。
拓展新形式。强化解说员队伍建设,每年规范化培训5000人次,覆盖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企业、村组等。推广“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梅葛宣讲团” 等宣讲经验,进一步提升全州各类教育馆解说实效。
“火火欢歌”中国·楚雄2023年彝族火把节祭火大典在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上演。上万名市民和游客在楚雄感受“中国火城·火火楚雄”的热情和魅力。
坚持聚力办节。楚雄州探索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安全节俭、欢庆祥和”的民族节庆文化活动新模式,每年高质量举办火把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禄丰恐龙文化旅游节、大姚孔子文化节等70多个民族节庆活动,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文润节。楚雄州始终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既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彰显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内在要求和鲜明主题,贯穿于民族节庆活动的策划、实施、推广全过程,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民族节庆活动的宣传、展演等环节,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旅活节。利用民族节庆活动,策划好、组织好宣传推广。整合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及自媒体资源,推介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等,树立楚雄旅游新形象,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 张世界级名片。依托楚雄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提升楚雄州博物馆红色文化长廊、云南杰出党史人物动漫馆等红色旅游项目。鼓励引导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在旅游项目、导游解说等内容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内容,不断构建互嵌式旅游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旅游业态和品牌活动创新发展、提质升级,形成民族节庆活动与旅游互融互促新成果。
坚持以商旺节。深入挖掘和利用特色节庆资源,做足精品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形成“一节带万店,一城带万户”效应,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激活消费潜能。2023 年火把节期间,楚雄州共接待游客15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7亿元。央视新闻经济频道进行了长篇直播。以节为媒、以节赋能,节庆活动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桥梁。楚雄火把节期间,来自省内外8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火城” 楚雄,共话合作,当场签约42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19.16亿元;中国· 永仁2023直苴彝族赛装节,永仁县与1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49.91亿元;遇见楚雄·大姚2023彝绣文化节暨昙华彝族插花节,现场签约10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达41.9亿元;遇见楚雄·中国双柏2023虎文化节,双柏县与省内外相关企业达成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协议26个,协议总投资35.8亿元;云南·武定2023年牡丹文化旅游节,武定县与省内外相关企业达成招商引资项目协议25个,协议总投资107.6亿元。“节庆+ 旅游 + 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以传承培根。楚雄州积极保护传承民族刺绣文化,成功申报彝绣、民族服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命名167个民族刺绣服饰非遗传承人、获得刺绣职业技能职称434人,全州每年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实现103个乡镇建设彝绣车间、1105个村(社区)建设绣坊的发展目标。各族绣娘在建国70周年之际集体创作《锦绣中华》70米长卷、建党百年之际集体创作《滇中翡翠·绿美楚雄》百米长卷等作品,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创新固本。楚雄州积极推动刺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锚定全国民族刺绣示范州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彝绣产业。组建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制定出台6个专项政策,推出“彝绣贷”“彝绣标”“彝绣秀”“彝绣园”“彝绣游”等,演绎了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传奇。建成2个省级文产园区、10个州级文产园区,构建起“州文化发展公司 + 产业联盟 + 骨干企业 + 协会(合作社)+ 绣娘”的产业模式和“传统工艺、定点帮扶、来料加工、自主创新、联名开发、高端定制”的生产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幸福产业”,带动近5万绣娘“吃文化饭、走致富路”。楚雄彝绣走出“深闺”,亮相纽约、巴黎、米兰时装周,登上世界舞台。2022年楚雄州规上彝绣企业共12家,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8亿元。
以交融赋能。深入挖掘传统节庆中各民族展示、交流服饰技艺的 “三交”内涵,推动“赛装节”从民族村寨走向全国,“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国内一流的民族节庆品牌。推动彝绣文化媒介融合发展,制作推出一批彝绣电影、歌曲、宣传片、邮票等,创作了《古微鲁》《云绣彝裳》等精品剧目,选送的《美美与共》成为2022 年央视元宵音乐晚会云南省唯一入选节目。
依托东西部协作,深入开展与上海、福建等地的刺绣文化交流与合作,与上海东方国际集团、东华大学合作制定推广《楚雄彝族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沪滇山海情 . 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上海发布”活动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行,与莆田市签订《“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文创产品联名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球12000多个妈祖文创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联名款产品。组织彝绣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旅交会、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创意云南文博会等展会,“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和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拓展市场。
守护生态安全屏障。扛实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职责,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成功打造“中国 . 楚雄——绿孔雀之乡”品牌。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01%,楚雄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誉称号,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双柏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美丽县城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会在牟定县召开。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自主选育的楚粳27号、28号、37号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云南省仅有的超级稻品种,楚粳48号成为云南省首个国审高原常规粳稻品种。加代繁育的青稞良种占西藏、青海等藏区推广应用面积的80%以上。成功申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国家级制种大县(南繁冬夏繁)等13个农业农村“国字号”项目,申报数量和争取资金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禄丰市、楚雄市被列为国家产粮大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355.2亿元,占 GDP 比重20.1%。
做强“世界野生菌王国”名片。依托占云南省50%、全国40%、400多种野生菌资源,楚雄州积极培育野生菌产业,各民族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小菌子”促进大团结。通过封山育菌、持证采摘、定向品控、国标加工、冷链运输和产品追溯等方式,积极培育野生菌全产业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野生菌产地、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和价格指数风向标,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依托东西部协作,积极开展与台湾等东部省份的科研合作,实施鸡枞等野生菌人工培育技术和产业转化。依托迅捷的电子商务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楚雄的野生菌正加快融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12小时抵达北上广深、24小时香飘世界。打造“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节”,持续擦亮舌尖上的交融名片。
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以新型能源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坚定走出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州新能源总装机266.8万千瓦,绿色硅、钛产值达482.9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9%。楚雄隆基成为全球最大单晶硅单体切片工厂,龙佰世界一流转子级海绵钛生产线投产,晶科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云南省首个锂电池储能项目在楚建成投产,楚雄州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同时具有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生产能力的州市,可持续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步伐更加有力。
坚持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落实落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
以“小快灵”推进民族立法“大纵深”。坚持务实管用、“小切口”“小快灵” 的原则,做到“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确保地方立法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以高质量的立法助推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恐龙保护、彝医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相继颁布实施 1 部自治条例、11部单行条例、5部地方性法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条例》,把创建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实践、经验、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是云南省第一部民族医药方面的立法,有力支撑了楚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的打造。
以“小网格”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作,构建覆盖基层各领域的组织网络和全网贯通的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党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扁平化、智能化。截至2022年底,全州“楚雄治理通”AP P 注册人数达181.8万人,累计受理党员干部群众上报事项92.69 万件,办结 92.24 万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揪心事、烦心事。
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聚焦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切入点,科学统筹,形成“1+20+60+N” 工作构架,全力构建向上向好的治理环境,筑牢各类风险隐患“防火墙”,创新“禄丰四级书记抓反邪模式”“元谋八查六专五拳战法”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在全省首推基层常备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改革,全面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连续1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连续 5 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二。2023年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在元谋县召开。永仁县打造了互嵌式发展的幸福里社区治理模式。
韩俊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