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话“铸牢”|全国人大代表杨正平:铸钢铸魂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族画报特别策划“代表委员话‘铸牢’”专栏,聆听代表委员“铸牢”心声,展示各地各部门“铸牢”举措,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检测计量中心化学分析室高级技师杨正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总书记的讲话为全国发展指明方向,是重要的行动指南。作为产业工人中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直以来,杨正平聚焦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检化验一线,她带领团队完成60余类新物料的制样及成分分析研究,开发适配生产需求的分析方法体系,解决了广西钢铁行业多项生产工艺难题。她还提出构建“四维赋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区域协同、政策支撑、场景创新等路径,加快补齐西部人工智能人才短板。
杨正平工作的柳钢集团,始建于1958年。当时,3万多名各族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柳州,开启了柳钢建设的大会战,书写了“各族人民建柳钢,齐心协力助南疆”的动人篇章。67年来,各族职工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不断为国家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67年来,柳钢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锻造起八桂大地的钢铁工业脊梁。
进入新时代,柳钢集团始终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实现了柳钢打造“千亿强企”的目标,助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族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攀升,实实在在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依托“柳钢统战之家”工作阵地,柳钢集团建设“柳钢民族团结进步之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名片,为各族职工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同时,柳钢集团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项目建设。柳钢集团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八桂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今年两会,杨正平带来了《发挥广西区位技术优势,推动我国战略资源储备领域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西部地区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的建议》等7项建议。她表示:“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广西实际,为培养更多人工智能创新人才贡献力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征程中奋勇前行,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
(未署名图片由杨正平提供)
石薇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