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代表委员话“铸牢”|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创新开展“爱在山东”和融行动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代表委员话“铸牢”|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创新开展“爱在山东”和融行动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2025-03-11 民族画报记者 潘璇 报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族画报特别策划“代表委员话‘铸牢’”专栏,聆听代表委员“铸牢”心声,展示各地各部门“铸牢”举措,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将立足职能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民族画报记者 潘璇 摄影)

2024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实施“三项计划”,创新开展“爱在山东”和融行动。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交流活动620余场次,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各族群众在齐鲁大地来得了、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开展“爱在山东”融居行动。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积极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建设,在全省打造“红石榴”社区503个、学校521所、企业183个,帮助各族群众协调解决创业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司法救助、落户购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用情将服务工作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开展“爱在山东”融情行动。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150余场次,参与人员16.9万人次,其中跨省区交流活动120余场次,受益群体12万余人次。“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在鲁研学、“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主题团队课、“书信手拉手”等活动的开展,搭建起共同学习、增进友谊的桥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泰安一中2022级来自西藏的同学参加中华泰山成人礼。

曲阜市组织各族青年学子参加祭孔大典,并诵读《论语》。

开展“爱在山东”融魂行动。巩固提升“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影响力,打造“沂蒙美”“鲁南行”“琴岛情”“博览齐迹”“两河牵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子品牌51个,实现16市品牌全覆盖。强化曲阜“孔庙孔府”、泰山景区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游”“红色记忆游”“非遗传承游”等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线路107条,各族群众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尼山圣境大学堂内,游客参与手抄《论语》活动。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如何更好地发挥泰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的重大作用,是曹金萍思考了很久的课题。曹金萍说:“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泰山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最密切,历史延续也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所以大家平时称它为‘国山’,常说‘国泰民安’”。

为此,她提议,希望能从国家层面高标准定位泰山文化,放大泰山作为黄河和大运河交汇点的特殊作用,规划建设好泰山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是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山、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山的应有之义,把泰山打造成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高地。

(未署名图片由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李琳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