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伟大时代脉搏同步——回顾《民族画报》创刊65周年
走入2020年,当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昂首阔步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路上的时刻,《民族画报》迎来了她自己的65岁生日。
65年来,《民族画报》从创业开始,经历了各种风雨,承受了巨大的坎坷,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打开尘封的历史,《民族画报》奉献给读者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幅图片,始终与祖国发展、民族工作脉搏同步,宣传着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关心和爱护,歌颂着时代的新人、新事、新风气。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首要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大团结。基于这个思想,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即以蒙古、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了《人民画报》,受到使用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少数民族群众也反映,自己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在画报上很少见到,感到不满足。中央民委由于自身编辑出版力量薄弱,又无出版单位,暂时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加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中央民委在参事室组建了画报组,借助《人民画报》平台,于1951年4月,以汉、蒙古、藏、维吾尔四种文字,开始编辑出版《人民画报》副册(民族版)。“副册”报道的主题是有关少数民族方面的重要新闻,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增进少数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她就是《民族画报》的雏形。
随着新中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工作也有了一个新的局面,各民族实现了平等和空前的团结统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和各项事业随之有了很大发展。在有些少数民族文化素质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形象宣传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人民画报》副册(民族版)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从内容到形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版总署于1954年4月正式同意由民族出版社从1955年1月起创办《民族画报》,同时《人民画报》副册(民族版)自1955年1月停刊。当时,由周恩来总理题写刊名,我国第一本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为宗旨的大型画报《民族画报》如期问世。《民族画报》创刊初期为双月刊,每逢双月出版,8开本,每期24面,其中彩色6面,用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六种民族文字出版。
《民族画报》创刊时,由《民族画报》编辑部编辑,民族出版社出版,隶属民族出版社,对外称《民族画报》社。1984年,国家民委决定《民族画报》单独分设。1985年初民族画报社正式成立。
《民族画报》创刊初期,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障各民族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逐步地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民族画报》在“创刊的话”中根据上述精神,明确提出了画报的任务:“通过图片和文字,报道在过渡时期中伟大祖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巩固团结,热爱祖国,建设幸福的新生活,反对国内外敌人的英勇斗争,以及各民族各方面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65年来,《民族画报》始终把“创刊的话”中提出的任务作为自己民族宣传工作的准则,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断向各族人民传播一切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向广大读者介绍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画报》的宣传报道工作和全国及民族工作的发展一样,曾经经过一条曲折的道路。1957年前,各民族地区按照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稳步进入了民主改革,接着又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画报》在1957年间,连续发表了《解放了的奴隶》等一系列稿件,反映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后翻身奴隶的新生活。《从“合亩制”跨入高级社》《傣族和景颇族农业生产合作社》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民主改革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社会,必须进行民主改革。《民族画报》连续以较多的篇幅报道了西藏平叛和推翻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以及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如《彻底粉碎叛乱,西藏走向新生》《迎接民主改革的新高潮》《第一次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十个朗生话今昔》等。在多民族的云南地区,报道了一些少数民族从原始落后状态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人新事,如《佧瓦山今昔》《刻木记事的时代过去了》《从金沙江到独龙河》等。在这一个历史时期,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一把钥匙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画报对这方面的报道倾注了很大的注意力,对宁夏、广西、新疆、西藏各自治区的成立,都以大量篇幅进行报道,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成立和周年纪念,都尽力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给该地区带来的新变化。这些报道,对全国各族人民及国外读者了解我国民族情况和民族政策,起到其他刊物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画报》也获得了新的生机,开始了新的局面。画报把报道重点转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对民族地区走出封闭、增强商品意识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给予充分的注意。每期画报都以较多的篇幅热情讴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力报道改革开放的成就,促进民族地区走出封闭,逐步实现经济的腾飞。
《民族画报》在日常报道中十分重视对民族地区历史性的社会重大变化的报道,并不断发掘这方面的题材。《17盏路灯——万家灯火》以生动的事例反映了内蒙古包头市的巨大变化;1980年以四期连续报道的方式,以《路》《鞋》《家》《灯》为题发表的大凉山访问记,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刻揭示了彝族人民挣脱奴隶制度枷锁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专题稿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还报道了反映城市面貌变化的《三到格尔木》《满洲里之冬》;反映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思想变化的《瑶家的网袋》《李俊堡的科学热》;反映民族政策的《青城夜话》《生活在免税的日子里》;反映民族团结的《一幅不寻常的照片》《慕将军和慕沙塔尔》;反映社会风尚的《妈妈祝您长寿》。在报道中还抓住少数民族特色、突出民族特点,报道了如《少数民族和茶》《把兄弟民族的穿戴挂在心上》《酒俗喜与忧》等,对民族特点非常浓郁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还编辑专刊予以报道。
为宣扬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画报还经常报道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光、建筑、名胜、古迹等。在报道中对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民俗民情有了新的认识,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族政策。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既突出了自己刊物的特色,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加强画报专栏报道,是其特色和优势之一。这一时期,专门辟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民族乐器》《民族体育》《民族自治地方简介》《风情录》《新风赞》《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祖国内地的藏族文化古迹》《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民俗专题摄影》《民族影视》等专栏,丰富、深入了报道内容,也增强了画报自身的特色。
画报的连载使画报专题报道完整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民族画报》在探索重大题材连载方面,《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环行祖国边疆》《新亚欧大陆桥纵横》等专栏取得了成功,读者得到了更广更深的感受。如为贯彻中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从1985年开始,对黄河流域的方方面面,以《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为总题,连续18期进行报道,包括从源头到入海口、从空中到地面、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在1987年5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画报连续58期系统刊载了《环行祖国边疆》的稿件。此期间,曾出动记者几十人次,采访历时6年多,共刊用图片1000多张,文字10万多字,把祖国数万公里的海陆边疆系统地展现给读者。1993年7月至1996年4月,画报对《新亚欧大陆桥纵横》进行了连载,这是本报记者横穿华夏、跋涉亚欧进行全程采访亚欧大陆桥的摄影报道。又如《民族画报》从1999年1月开始,特别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少数民族百年回顾》,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追踪采访,反映了各民族的沧桑历史,报道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的历程。1999年6、7月号的画报,以《我走进世界第一大峡谷》为题,报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充满神奇色彩的真实世界。此外,画报还刊登了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连载《红水河》《滇中河山》《澜沧江纪行》《西行阿里》《饰之蕴》《探访远离都市的村落》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民族画报》始终坚持做时代的记录者,为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拍摄下时代的风貌。2003年、2005年《民族画报》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2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13年获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等。
在此期间,《民族画报》着力宣传报道了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2000年开设栏目《探访远离都市的村落》、2005年起开设栏目《22个人口较少民族》、2007年起开设栏目《兴边富民,和谐边境》、2013年7月起开设栏目《聚集武陵山扶贫》(共17期)、2019年起开设栏目《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等。为追溯中华民族大家庭厚重的历史,民族画报社策划了大型采访报道,先后刊载了《探秘“藏彝走廊”》《探访“南岭走廊”》《西北走廊》等,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刊《来自56个民族的心灵诉说》,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系列报道,有栏目《留住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特别策划《重走天路——纪念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特别报道》《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大型稿件。这些稿件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且有部分稿件在业内获奖。
回眸《民族画报》65年的宣传报道,它没有辜负党对文化、宣传战线总的要求,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各族人民服务的方向中,和时代脉搏同步跳动,贴近了社会,贴近了各民族读者。《民族画报》将一如既往,不断提高报道质量,为新时期民族工作勇敢不懈地继续担当起形象宣传的任务,不负党和读者的期望。
王京莉 萨共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