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社会和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党和国家的极力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70年来,雪域高原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了“历经70载、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和平解放西藏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藏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回望光辉历程,凝聚奋进力量。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西藏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西藏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在奋斗新时代的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1956年5月2日,拉萨市在布达拉宫广场上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姜堰 摄影)
百万农奴成为土地的主人。图为第一次拥有自己土地的桑登举起写有“桑登的土地”的地桩牌。(蓝志贵 摄影)
1962年,翻身农奴选代表。(苏俊慧 摄影)
20世纪60年代初,征服珠穆朗玛峰顶峰的藏族运动员贡布在向少先队员们讲述登山故事。(张冠嵘 摄影)
20世纪60年代,医生在病房检查剖宫产产妇和婴儿。(张冠嵘 摄影)
20世纪60年代,拉萨市东城区第一民办小学是西藏最早成立的第一所民办小学,图为小学生们在认真地读书。(张冠嵘 摄影)
1959年,一对夫妻在温室里收摘西瓜。(金持元 摄影)
20世纪60年代,奴隶出身的次仁央宗和阿努(右)在选种。(金持元 摄影)
20世纪60年代,农牧民把酥油卖给国家。(田宝发 摄影)
1973年,日喀则东嘎煤矿矿工在井下作业。(扎西 摄影)
1977年,羊八井地热电站1000千瓦机组成功发电。(扎西 摄影)
1973年,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与西藏歌舞团的同志们在一起交流。(苏俊慧 摄影)
1985年,世界屋脊上的通信卫星地面接收站。(刘丽嘉 摄影)
2004年建成的援藏项目之一——昌都红拉山水电站。(丹多 摄影)
2006年,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开通。(民族画报资料)
2009年,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的村民在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刘太兵 江云 摄影)
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门巴、珞巴在内的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实施了专门扶持政策。这是2012年西藏山南错那县麻麻乡,门巴族群众通过竹编等特色产业增收致富。(民族画报资料)
加快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顺利完成4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20世纪70年代,在西藏林芝培植出了高原苹果、梨、桃等水果,年产10多万公斤。(扎西 摄影)
在拉萨民族团结大院,汉族、藏族、回族等各族群众共度藏历新年。(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以免费医疗为基础,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建立。(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农牧民积极入党。(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守卫雪域高原的人民子弟兵。(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已建成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图为拉萨贡嘎机场。(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油气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图为2011年西藏第一座天然气供应站建成。(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桑日县太阳能电站。(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2015年,西藏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首家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成投入试运营。(新华社 供图)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图为西藏大学一批被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庆祝毕业。(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建成遍布全区的光缆、卫星和长途电话网。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处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通信基站。图为群众在使用移动电话。(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早蕾 娘吉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