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展 >> 正文

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展

2019-03-05 民族画报记者 央金 摄影报道

2019年3月1日,“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展,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甘玉贵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北宋黄庭坚《品令·茶词》的名句,以此得名的展览“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2019年3月1日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正式拉开帷幕。该展览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联合策划主办。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甘玉贵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兼展览馆馆长们发延、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凡予分别致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陶颖主持开幕式。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兼展览馆馆长们发延在开展仪式上致辞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凡予在开展仪式上致辞

该展览讲述了80多年前史图博先生与海南岛的故事,展览名称的选取意在缅怀已故德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汉斯·史图博(1885—1961年)。汉斯·史图博,将人生的大半时光留在中国同济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并利用假期深入中国各地进行民族学调查,其在海南岛所作的民族调查、文物搜集及取得的学术成果于1937年出版了《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一书,是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新学科、新方法研究黎族的专著,对黎族研究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因而汉斯•史图博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

该展览采用纪实手法,通过 “史图博其人”“史图博其事”和“未了的故事”三个单元,用史图博先生拍摄的200余张黑白影像及其当年在海南征集的146件(套)文物,展示了他于1931年和1932年两次进行海南民族学调查的成果,还原了80多年前的海南岛人文风物。

展览现场

据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凡予介绍,史图博当年在海南岛征集了大量实物,共计349件(套),几经辗转,这批文物最终分别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其中近80%的文物都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此次展览展示的146件(套)当年史图博征集的黎族文物全部来自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该展曾于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2月2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了首展,这批文物时隔80余年后首次回到故乡海南展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策展人黄晶介绍展览思路

黎族龙被(民国)

黎族妇女发簪介绍

展品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兼展览馆馆长们发延说:通过展出的这些独具特色的文物,展示了跨文化的交流,表达了一位德国学者眼中和心中的海南岛众生相,描述着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的思想情感。也通过这些文物,实现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它们见证了海南岛的时代变迁和当地民族的岁月生活,承载着社会深厚的文化记忆。

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西藏文化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等单位代表及社会观众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展仪式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3月1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