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读图学党史》| “中华水塔”三江源 >> 正文

《读图学党史》| “中华水塔”三江源

2021-07-14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读图学党史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对青海生态保护尤其是三江源保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三江源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拥有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数量多,植被覆盖率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河水千百年流淌不息,孕育滋养着中华乃至亚洲文明,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同时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曾几何时,因人为活动、过度放牧、自然变迁,这片原始沃土呈现退化、沙化危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开展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加快青藏高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有效遏制了青藏高原生态恶化趋势,促进了区域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2013年底三江源生态恶化得到遏制,草原产草量整体提高30%,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清洁水,有学者称为“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如今,在黄河源见到及膝高的大片草原,在澜沧江源遇到钻不进人的密林,在长江源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湿地。越来越多的三江源牧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走上了致富路。

 

特木尔巴根  央金  娘吉加  编辑  胡琪  制作

更多精彩图片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也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闵华豹 摄影)


航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青藏铁路跨越三江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楚玛尔河。(马才让加 摄影)


经过保护,三江源的生态有了很大改善。(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贺西京 摄影)


让“中华水塔”水流不息——保护三江源我们在行动活动举行。(青海新闻网)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最早建立起的野生动物保护站。图为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正在修复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围栏。(民族画报记者 成卫东 摄影)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旅游爱好者前来探索游览。(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图为生活在三江源的赤麻鸭。(图登华旦 摄影)


生活在三江源的黑颈鹤。(陈生贵 摄影)


生活在三江源的红脚鹬。(图登华旦 摄影)


近年来,三江源保护区野牛、野驴、黄羊、猞猁、盘羊等野生动物在逐渐增加。(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长江源村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2004年11月,唐古拉镇128户407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而自发搬迁至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规划建设的新村,形成今日的长江源村。这是一位母亲带着放学的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田文杰 摄影)


越来越多的三江源牧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走上了致富路。(民族画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