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绽放在指尖上的苗绣 >> 正文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绽放在指尖上的苗绣

2021-08-19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这件苗绣服饰怎么卖?”“租件苗绣服饰拍照多少钱?”……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手工艺术文化中心,前来欣赏苗绣刺绣技艺,选购、租借苗绣服装和挂件摆件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被这些琳琅满目的苗绣手工艺品吸引和折服。

苗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手工艺术文化中心被誉为松桃县“苗族文化活化石”,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于2008年成立的。近年来,石丽平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用苗绣技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赋予了苗绣另一种生命力。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最好的自己。”回首这一路,石丽平感慨地说。从2000年起,她开始收集整理苗绣资料、挖掘保护苗绣技艺,2008年成立了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石丽平的带动下,松桃苗绣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成为脱贫攻坚的指尖力量。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手工艺术文化中心。

苗族手工艺术文化中心内的各类苗族展示品。

石丽平制作苗绣工艺品。

2016年以来,石丽平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开设了100个扶贫工坊,实行“一人一工坊”居家就业模式,培训绣娘、绣爷近20000人次,带动4000多名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帮助3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杨光荣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绣爷,他多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双腿残疾,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他的生活因为苗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参加石丽平组织的培训,杨光荣掌握了苗绣刺绣技艺。通过不断练习,他的针法愈发纯熟,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绣工,后来还当上了苗绣培训师。“现在我有稳定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攒下一笔钱。”杨光荣说。

石丽平指导残疾人杨光荣绣苗绣。

绣娘居家就业,真正实现了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

石丽平认为,传统手工艺是有温度的,一个小小的图案都是智慧的结晶。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是最好的发展,要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应用两条腿走路,用产业反哺非遗、反哺传承。她说:“时代发展得太快,我希望自己能沉淀下来,重新梳理这门艺术,让苗绣像梵净山的鸽子花一样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松桃苗绣”已从边远的苗寨走向了全国并蜚声国际,以“鸽子花”品牌为代表的“松桃苗绣”已成为贵州一张金灿灿的文化旅游名片。2011年5月,“松桃苗绣”中的“苗族花鼓舞”刺绣系列作品被中国外交部作为外交礼品。2015年7月,“松桃苗绣”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被联合国作为外交礼品使用。

高端苗绣产品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商品名牌。

石丽平向客人介绍“鸽子花”苗绣刺绣技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石丽平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在松桃县建立“中国苗绣研发中心”,出台对苗绣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苗绣研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及经费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松桃苗绣技艺中。石丽平还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账号,建立直播团队,对外推广松桃苗绣,展现当地群众的美好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在贵州考察时为苗绣点赞,让石丽平激动不已。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把苗绣文化产业发扬光大。”

身穿苗绣盛装的松桃苗族姑娘。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