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德宏职业学院:“532”措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正文

德宏职业学院:“532”措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0-11-2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供稿

德宏职业学院。

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云南省12所国门大学之一。2017年成为“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同年8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12所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入选云南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15强示范校。全校共有少数民族学生4067人,占学生总数的35.52%,缅籍学生63名。自建校以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按照立业边疆、深耕职教的办学定位,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这个课题,为德宏民族地区培养了5万余名技能型人才。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平安校园”“五四红旗团委”,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称号。

一、“五到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宣传教育、氛围营造、政策落实“五个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师生特点和教育实际,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每年用于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经费不低于10万元。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思政课、主题班会、国旗下教育、党团活动、少数民族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和民族法制教育。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给予政策倾斜,切实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多个民族团结进步相关课题获得立项,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和获奖。学校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风俗习惯,设法对各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家庭负担,重视各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德宏职业学院通过建设党建文化长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教育。

德宏职业学院在首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三结合”汇集民族团结进步动能

一是与开设专业相结合,传承民族技艺。以1地1所2馆3室,即:“民族医药种植基地”“民族医药蜂疗研究所”“民族健康教育馆”“民族医药生物资源展馆”“傣医传承工作室”“梅普都景颇医传承工作室”“民族中医实训室”为支撑,校企合作打造“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特色项目。组织力量,通过查阅相关馆藏史料和走访传承人方式,广泛收集民族医药“文史”“口碑”资料的点点滴滴,整理、遴选出特色单方、验方、绝技、医药材。同时,与瑞丽市人民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景颇医药的传承、发展、研究工作。2020年国控专业“傣医学”通过教育部批准。民族医学多以“口传身授”为主,各民族创造和掌握的诊断技术、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民族医药智慧的结晶。为抢救这些民族医学瑰宝,德宏职业学院通过传统“师带徒”和现代学徒制方式传承,目前已有5名骨干教师投师成为传承人,培养民族医药技能人才800多人,稳定和壮大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民族医药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此外,投入资金建设“葫芦丝文化展室”“葫芦丝加工制作室”,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传承指导教师,带动更多人加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队伍。《载瓦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颇民族医药的涅槃重生》获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金奖、全国铜奖。

民族医药传承。

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之一的傣族医药得以传承。

二是与州情实际相结合,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立足德宏特殊的区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创新尝试民族交流模式。分批次选派3名教师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德宏商务处驻缅甸曼德勒办事处、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校挂职工作,积极搭建中国与缅甸、高校与媒体间的沟通桥梁,让教师通过挂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协助相关部门,开办缅籍华侨摩托车(电动车)、缅籍汉语、“中缅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等培训班,累计为500多名从缅甸各地来德宏经商务工的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持续开展“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六国大学生友好交流周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缅友好交流活动,深化了对缅合作。

三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学校多元优势,先后争取和投入资金30多万元,积极为挂钩点梁河县芒东镇笋子洼村各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选派专业科研团队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开展技能培训,并带动发展养蜂、养鸡、红心猕猴桃等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以“尹祖鸾禁毒防艾工作室”为依托,打造禁毒防艾性健康教育科普辐射中心。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宁养义工志愿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居家陪伴、临终关怀等社会公益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两载体”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内涵

一是以“一廊五区”“六基地”“一馆一广场”为载体,即:“红色驱动中国梦—德宏职业学院党建文化长廊”及教学区、宿舍区、餐饮区、公共区、办公区党建文化建设,芒市风平镇拉老村民小组、西山芒良小组、芒市镇芒晃村民小组、梁河县芒东镇笋子洼、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三台山乡博物馆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广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德宏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建设成就,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大力开展和创新社团实践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社团建设。组建了德宏世居民族协会、彩云之南民族协会、民族摇滚乐队、景颇小伙乐队、刀舞社、傣拳傣棍协会等民族文化社团和景颇迎宾、景颇巴扎、阿昌族、傣族葫芦丝、傣族象脚鼓5个民族特色乐队,着力推动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深入开展校园民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演讲、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族菜肴烹饪、珠宝玉石作品、民族服饰走秀大赛等系列活动,使全院师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亲身体会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师生、每一个家庭。

剪纸课。

如今的德宏职业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民族师生团结和睦,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亲如一家,朝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奋进,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