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关内外,故人不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这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诗句千百年来留给我们太多的遐想与释读,让阳关这个边陲官驿被世人所知。那么诗句中的“阳关”到底在哪里?它在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阳关就如丝绸之路上...
阅读全文>>
-
这座铜鎏金佛像,是十一世班禅敬献中央的礼品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的释迦牟尼佛铜鎏金坐像,是十一世班禅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俗名坚赞诺布,1990年2月13日(藏历第十七饶迥土蛇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的普通藏族家庭,父母是那曲市嘉黎县文化系统的...
阅读全文>>
-
丝绸之路上,1400多年前的“世博会”
隋朝(581年—619年)享国时间虽不长,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开凿大运河,重开丝绸之路,开发西域,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恢复与西域的交往 张骞出...
阅读全文>>
-
为什么这位西方教授如此喜爱郑板桥?丨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④
近日,笔者(陈峻俊)对德国知名汉学家、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Karl-Heinz Pohl)就中西跨文化对话、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汉学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线上访谈,择要刊发。 陈峻俊:卜教授好,我知道您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能不能谈谈您是如何开始郑板桥的研究,或者您的...
阅读全文>>
-
羌笛:唐玄宗临终还在念叨的流行乐器
编者按:羌笛是唐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也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化符号。马融在《长笛赋》中记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的族群记忆和文化传统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
阅读全文>>
-
祁和晖:开工大吉说人日
《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刚健有为,人道自强不息,中华文化始终高扬着人的精神。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专门以“人”为主题的节日,那就是农历正月初七的“人日”。 人日,又称人节、人胜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鸡狗猪...
阅读全文>>
-
年画如何构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信息多元的今天,微信、彩信或许会瞬间传递无限精美的图片与祝福,但延续数千年而寓意吉祥的年画早已经渗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沉淀为我们每一个春节不可或缺的浓郁年味。 展览《年画里的中国》。(图片来源:央广网) ...
阅读全文>>
-
春节·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道中华
过年了,新春到,向天地祈福,敬拜祖先,这是规矩。你知道“年”是什么?春节和年一样吗? 春节。(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年和春节啥关系 先聊聊“年”。 也许,您会说:“年不就是春节吗?”其实,未必然也。 《说文解字》对年的解释是:“年,谷熟也...
阅读全文>>
-
礼成人生②丨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新年礼俗与时间更新意识
节日是人们对季节时间节点的感知,是人与天地物候协调的重要时机。新年处在辞旧迎新的时间交接处,人们将一年的情与物积聚到这一高光时刻。欢庆新年,成为周秦以来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对时间的认知体现在特别关注天文、气候、...
阅读全文>>
-
春节逛庙会是中国人特殊的信仰与表达|道中华
每逢新春佳节,每一个地方总会有一处车水马龙、人们络绎不绝——这里当然是庙会。儿时的记忆里,街面上人欢马叫,熙来攘往,四镇八乡的男女老少都出来赶庙会。它是一种特殊而喜庆的风俗,在这里既能进香祈福,又能看戏赶集。为了了解这对于国人而言特殊而喜庆的风...
阅读全文>>
-
生肖有话说·卯年说兔|道中华
2023年是癸卯年,也即生肖兔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有人问你属啥?熟悉生肖的你一定知道,那是在问你的年龄。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卯兔的那些事儿吧。 十二生肖之卯兔 “生肖”是什么?生,出生、生命的意思。肖者,像也。顾名思义,生肖就是代表人出生的年份所对应...
阅读全文>>
-
辞旧迎新说春联|道中华
一、春联:中国新年的文化信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来之际,一位大家熟悉的文化信使——春联如期而至。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僻乡村,随处可见这种中国“年红”元素,红纸黑字间,透着喜庆而庄重的中国年味。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