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上)
科学的考古证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从旧石器时代直到新石器时代以至其后各个历史时期,西藏的文化和文明都与祖国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其发展轨迹始终朝着东向发展,其“文化底色”从一开始便打上了浓厚的东方印记。 高原各古代民族之间的交...
阅读全文>>
-
从“北风凛冽”到“贺兰晴雪”: 贺兰山何以滋养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从历史中走来的贺兰山,不再单纯是一个地理符号,而是集合家国情怀、审美意蕴、民族团结于一体的文化板块。 屹立于宁夏西部的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汇集、碰撞、交融的区域。 以贺兰山为主题的各类诗歌作...
阅读全文>>
-
把“吉祥如意”穿在身上|史话共同体
中国人的服饰中总能见到传统喜庆的吉祥纹样,表达着各民族对保平安、祈多子、获福禄、祝长寿的朴素愿景。 “吉祥”二字始见于《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纹样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经过积累和沉淀形成的,其主题直接来源于生产生活,深入人心。...
阅读全文>>
-
古龟兹国出土文物中,竟藏了一个“乐舞团”!
▲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7世纪木制舍利盒。(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壁画——伎乐图(局部)。 (尚昌平 摄) 舍利盒上的彩绘“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阅读全文>>
-
宁夏古代墓葬:少数民族何以随乡入俗?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发掘出土了较多少数民族墓葬及文物。这些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壁画、武士俑、墓志等,是历史上宁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 ▲宁夏固原发掘的隋朝史射勿墓人物壁画。(图片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阅读全文>>
-
“伊儒会通”的历史经验对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伊儒会通”是文明互...
阅读全文>>
-
成化斗彩鸡缸杯:“有史以来最贵的一群鸡”
鸡缸杯的故事 关于鸡缸杯,有一个颇带温情的传说。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英宗的儿子、年仅4岁的朱见深被自己的亲叔叔朱祁钰废了太子位,逐出紫禁城,身边只带了个随身丫鬟。7年后,明英宗夺回王位,少年朱见深才恢复太子地位。 朱见深的随身丫鬟...
阅读全文>>
-
他在“世界之巅”,交出了一份青春答卷|中国守边人
我国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其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近年,随着一大批忠诚担当的“守边人”逐渐被大众知晓,爱国守边精神在广大边疆民族地区愈发深入人心。在漫长边境线上,各族群众以昂扬之姿、团结之力,汇聚起守边卫国、建设边疆的磅礴力量。 他们站立...
阅读全文>>
-
为应对洪灾,中国人居然创造了一项世界遗产!
自明朝中叶以来,位于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的兴化洪涝多发,素有“洪水走廊”之称。为应对连年灾害,兴化先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发了“垛田”这一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最终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于湖荡沼泽之中堆土成垛,在垛上从事农业生产,兴...
阅读全文>>
-
这座海南的古墓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海口市西秀镇丰盈村南面山坡上有一座奇特的古墓,它与周边其他墓葬形制差异很大。这座古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元朝一代名将云从龙的母亲苟太夫人。 ▲修复后的苟太夫人墓园。(王天意 摄) 蒙古贵族为何改姓“云”? 在今天广东、海南、台湾及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分...
阅读全文>>
-
在中国,没有哪一寸土地不能创造出奇迹……
劳动是人类最伟大且具有创意的活动,无数的奇迹印证着劳动的伟大。在不同的地域、时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人们在劳动中摸索、总结着自然的规律,积累着劳动的智慧,并且不断地传承。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道中华”带你穿越时空,看看那些在当下依然...
阅读全文>>
-
汉代露营“帐篷”,令人拍案叫绝!
今天一起来认识 西汉鎏金铜帐构 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 不少人计划去露营 其实露营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早就发现其中乐趣 仅帐篷在中国就有悠久历史 “运筹帷幄”就是从它而来 很早就融入古人生活的幄帐 本是设置在帷幕之间比较大的帐子 类似办公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