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衣冠何以成为文明的力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 中华民族的服饰不仅具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遮羞耻、增美饰、辨族群的社会功能,体现出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的教化功能,诠释着释乾坤...
阅读全文>>
-
古代的读书人不缺乏仪式感——古代学礼那些事儿丨礼成人生⑤
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礼”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涵盖了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钱穆指出,“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柳诒徵指...
阅读全文>>
-
有趣的“十三”:藏羌彝走廊的文化遗存与共生
数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饮食男女,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字打交道。不同的社会文化,赋予数字的涵义各不相同。就以神秘莫测的数字“十三”来说,西方人就十分忌讳这个数字,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回避,但生活于中国西南藏羌彝走廊中的各个少数民...
阅读全文>>
-
王巍:中国考古要从发掘走向阐释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2002年至2016年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 他是荧屏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
阅读全文>>
-
如果古代有妇女节,这些女性土司可能成为模范代表!
20世纪初诞生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表彰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参与的节日。中国女性历来巾帼不让须眉,各行各业里的先进典范层出不穷。明代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土司,如果当时有...
阅读全文>>
-
十六国北朝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有何关系?
近日,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民族研究所陈鹏副教授接受“道中华”专访,对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炎黄认同与中华意识进行详细解读。 记者:请问我们应该怎么看“炎黄子孙”这个概念? 陈鹏:至晚东周时期,炎帝、黄帝已被诸夏尊奉为先祖。至西汉,司马迁撰《史记》,...
阅读全文>>
-
许宪隆: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近日,“道中华”专访中南民族大学许宪隆教授,深入探讨中华文明何以成为一个海纳...
阅读全文>>
-
1936年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为何取得成功?
1936年,《天伦》成为第一部在美国发行放映并取得成功的中国电影,《天伦》的成功为中国电影走向欧美国际市场树立了优秀典范,为中华文化在欧美世界的传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成功上映:被美国导演看中的中国影片 《天伦》是1935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影...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射箭也能成为君子之道?
“弓箭”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礼记正义》有云:“射之所起,起自黄帝。”“弓箭”文化广泛分布于古代社会的生产、文化、政治、教育、军事、宗教、风俗、体育、医疗等领域中。 ▲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图。 商代晚期,出现了一种以射箭运动为载体,集音乐、舞蹈...
阅读全文>>
-
为什么说尊重历史传统才能理解不同国家的道路选择?
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就会发现,当今世界不同的区域现象往往要追溯到历史寻找根源,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往往与自身历史传统有关,从世界历史维度理解不同国家道路差异与历史选择,不仅有利于人类文明对话,也有利于世界理解中国。 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中国政治哲学非...
阅读全文>>
-
比尔·波特如何将中国文化纳入自己的生活?|海外汉学家系列之⑦
与传统学院派汉学家不同,比尔·波特以亲身体悟、实地寻访中国文化印迹而知名。他诗意般地在中华大地行走。旅行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他亲近中国文化的独特方式。翻译是他的“道”——生存之“道”,学习之“道,修行之“道”。他翻译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古典诗词,...
阅读全文>>
-
这一组彩绘连环画,被称为畲族族宝
清代浙江景宁畲族蓝氏祖图。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清代浙江景宁畲族蓝氏祖图》是现存畲族祖图中的精品,被浙江景宁蓝姓畲族尊为“族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是畲族形成的重要凝聚纽带,是研究畲族起源、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
阅读全文>>